中国奶业与奶粉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作者:王丁棉
2012年3月16日
前言: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最为简单的说法,就是行业的“门道”,有许多人虽入了门,却不知如何经营得法。对从事奶业这一行业的人来说,不论是养牛的,搞乳品加工的,或卖奶品的,奶业投资的,乃至是与牛奶相关的包装、设备、检测等这些从业者,我认为都应有必要对这一个行业的基本状况作一些大致的了解,。例如,中国奶业的行业特点、行业规模、行业风险、市场动态、行业资源状况、行业产业政策、市场发展前景、市场信息、相关企业的经营状况、营销特点、产品特性及品牌度等。这些行业资讯,对一个产品经销商而言,不但需要了解,且还会对你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或者说,这个行业的 “门道”你有所了解或熟识了,你才会在这个行业干得更好;即使是对想进入这个行业的投资者,对投资决策、信心的树立,商机把握,及投资风险预防等都会有所收益和帮助。
-、中国奶业行业发展概况简介
(一)、中国奶业行业产业化的形成
据考古学家的考怔,1.5万年前我们的人类祖先已开始把野牛驯服,或作劳役或从它的身上挤出牛奶来供人们饮用。中国奶业发展的历史也相当悠久,五千年前就有文字史书记载。牛奶是上天给人类恩赐的营养十分丰富的一种食物和礼物,现代的医学营养专家给牛奶的评价定位是“最接近完善的食物”。但牛奶有它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长时间存放,因为它很容易腐坏变质。我们的祖先很聪明,在几千年前就把这一个难题解决了,人们把牛奶的水分去掉,然后把牛奶通过发酵做成古老的奶酪,也就是说把液态的东西变成了固态的物质,就这样,人们就可以把牛奶的食用时间延长了许多。为了使更多的人都能吃到牛奶制品,到了近代,随着近代工业的进步,人们又在做奶酪的基础上把牛奶加工成奶粉。于是,在这样的市场需求背景下,后来就有了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和牛奶、奶粉的买卖,慢慢地、渐渐地就有了奶业这个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的奶业形成产业化发展,这在2000年之前可以说还是未能真正地形成,它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才逐步形成的,所形成的时间并不很长久。特别是从1949年到1999年这整整的50年的发展时间,我国奶业基本上是未受到多大的重视,处于自生自灭自由发展这一状态。在1949年时全中国的奶牛存栏大的只有8~9万头,全国的人年均牛奶占有量连0.5公斤都不到;到了1957年时,奶牛存栏也才有15.6万头;即使到了上一世纪80年代初这一时期,国内的奶制品消费也还需要实行凭票限量供应这一制度,奶票的发放对象只包括孕妇、婴儿,连老人在内的其它人群全都无此口福享受。牛奶、奶粉对一般人来说,只能是一种奢侈品,这种望穿秋水都得不到的极度稀缺产品,可望不可求,百求也难得。我国解放后发展了50年才将1949年的20万吨牛奶总产量发展至1999年的 717.6万吨, 1999年这一年的全国人年均牛奶占有量也只能被提升至5.7公斤。
自从进入21世纪之后即从2000~2011年这11年期间,可以说,这是中国奶业有史以来发展速最高的一个时期。在这11年的发展当中,发生三聚氰胺毒奶粉危机事件的2008年,是一道分水岭。发展状况存在着前8年“飞快”、后3年“缓慢”不均衡的状态。
2000~2008年为中国奶业高速发展时段
指标 年份
2000年
2011年
增长率
奶牛存栏量
488.7万头
1262.5万头
58.30%
奶类总量
18.9万吨
3825万吨
316.25%
牛奶总产量
827.3万吨
3656万吨
341.90%
人年均占奶量
7.7公斤
31.8公斤
312.90%
年份
项目
2009年
同比增长率
2010年
同步增长率
2011年
同步增长率
奶牛存栏量
1260.3万头
2.20%
1250万头
-0.82%
约1320万头
约1.06%
奶类总量
3734.6万吨
-1.20%
3740万吨
0.16%
3825万吨
2.10%
牛奶总产量
3520.9万吨
-1.24%
350万吨
1.39%
3656万吨
2.20%
(备注:牛奶总产量是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初步统计数据,奶类总产
量是农业部的初步披露数字)
2009~2011年为中国奶业缓慢发展时段
从上表格中的数字可以反映出整个行业的大致发展状况,通过计算,三聚氰胺事件后3年的行业发展增长综合指数为0.46%,而2008年即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的2000~2008年,这8年的行业发展的综合指数则达到33.06%。其中奶牛存栏量每年平均的增长指数达到了19.1%,奶类总产量的每年平均的增长指数为38.9%,牛奶的生产总量的每年平均的增长指数是41.2%。从上述这些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的3年,整个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原地踏步走”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甚至是一直处于徘徊发展中。其中,还有些年份甚至是在有些的统计项目还出现了负增长或负数的情况。因此,从整体上可以判断,2011年的中国奶业发展依然是属于市场恢复年。
当然,在2011年的缓慢平稳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大型企业还是有不错的业绩表现。例如:年销售总额100亿元以上的伊利、蒙牛和光明此中国奶业三大龙头企业,2011年均有上好佳绩表现。伊利的年终报表上周已公告,总销售收入374.5亿元,同比增长26%,利润为18.09亿元,根据AC尼尔森市提供场信息透露,伊利奶粉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约为21%,已位第一。2011年伊利的奶粉销售业绩约为56亿元,其中QQ星儿童成长奶粉增幅最大,高达102%。
根据中国乳协最近日前的一份工作报告中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2361.3亿元,同比增长了22.03%;乳制品总产量2387.5万吨,同比增长13.99%,其中奶粉的总产量138.6万吨,同比增长13.63%;液态奶总产量2060.8万吨,同比增长13.47%。
再从经营情况与经济效益情况都相对较好的广东、上海、河南和山东等这几个省区的规模以上企业,2011年1~11月份的创利情况来看,同比利润增长指表现为较为乐观。但其它地区的非规模企业的创利水平,则存较大反差,甚至有相当部分为惨淡经营。从国内的奶源总供应量来看,2011年的国内生鲜奶源仍无法满足国内乳企的生产需求,其奶源缺口只能依赖进口奶粉还原作补充。据海关初步统计,2011年我国的乳制品进口量已达106.39万吨,其中全年进口奶粉己达52.8万吨(原料奶粉44.96万吨十婴儿奶粉7.8万吨),占国产奶粉的生产总量38.1%,为创历史最高水平。很明显,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对进口奶粉的依赖性在逐年增加。
在加工产能方面,随着至2011年3月31日前就得整顿结束的乳品企业资格重审工作的终结,全国有45%的乳品企业被清理出局。至2011年12月31日止,全国已重新取得生产资格的乳品企业共715家,其中做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有119家。做婴幼儿奶粉的企业比以前虽少了许多,但留存下来的这百多家的总加工产能并不会感少。因为,这一、二年来这些大企业都往奶粉加工这一方面投入巨资,而且,婴幼儿配方奶粉已被公认为是中国食品最赚钱的市场和行业之一。2011年我国的奶粉生产加工总量约为150万吨左右,其中婴幼儿奶粉的市场规模大约在80~85万吨左右。
总言而之,中国奶业的发展,它是经历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作坊式到规模,从规模到产业化这么一个历程而发展起来的。
(二)、2011年中国奶业发展大事记回顾
1、由三部委牵头对乳品行业实行有史以来的最严厉的大整肃
国家在这一次的整顿中,加大和提高了进入乳品行业的准入门槛,通过对乳企的生产许可资格进行重新审核,把不符新要求的中小企业清理出场,这一整顿工作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31日结束。然而,这一整顿就整掉了几百家乳品加工企业出局。据卫生部的通告称,在这一次的1176家申请受审理企业中,只有643家重新取得乳品的生产许可资格,审查合格率不足55%,有426家乳品企业未获得新的生产许可证,还有107家企业需作停业整改(至2011年末全国通过审核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已达到715家,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生产企业119家)。在整顿中有那么一批中小企业的突然退出,导致了部分地区的低温奶市场出现了价段性的产品供应断层,以及与这些中小企业周边的散户奶农有奶卖不出被迫杀牛、卖牛的现象发生。内业的一些士人对这次的严厉大整顿有这样的评论或看法,称这次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斩首行动,是一些大企业想垄断行业所游说与误导高层决策的结果。此次被中国乳协称之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清理整顿,只是以“几家欢喜几家愁”收局,好在尚未出现行业大动荡。 然而,它的另一个潜在的后果也许会导致在“鬼哭豺狼笑”中慢慢地形成,即奶业资源及市场将更为集中地流向了一些大型企业的手中并使之寡头、垄断企业的加速形成。整顿过后,中国奶业也许会有可能有机会步入正常的健康发展轨道。
2、2011年6月初至年末中国奶业界中发生了一场振撼全国的生乳新国标大讨论
三聚氰胺危机亊件己发生了3年,严酷的市场亊实显示,国产奶制品仍遭到消费者的抵触,奶粉市场已被洋奶粉越来越垄断,国內的奶牛养殖者及乳品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中国奶业的健康发展,已受到市场因素掣肘。这这个被动局面引起了业内-些专家的警觉和分析研究,他们认为我国奶业发展出现当前的这种状况,主要是行业发展背景所致,主要原因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牛奶质量安全事故频发,二是有些牛奶标准制定得过低,以致引发消费者对中国奶业行业的不信任。2011年6月15日,魏荣禄、曾寿赢、王丁棉等人在利用出席在福建召开的南方巴氏奶发展论坛暨首届海峡两岸奶业发展交流研讨会这一机会,在会上将“中国生鲜牛奶标准全球最低” 这一话题点燃。按照卫生部2010年公布实施的《生乳标准》(GB19301-2010)规定,我国现行的生奶标准所设定的蛋白质含量是2.80g/100g(简称2.8%)、菌落总数为200万个/毫升。这一标准比倒退了25年前制定的老标准蛋白质含量2.95%、细菌总数最高限定标准50万个/毫升,以及目前国际上流行的3.0%与20万个/毫升的标准相差太远,故才被称为全球最低标准。上述一方的言论观点一出,即时遭到了内蒙古奶协、伊利、蒙牛等做常温奶为主的大型企业,以及卫生部、农业部、和陈君石院士、上海奶协原秘书长等人的不认同仍至强烈的反辩,他们主要的观点是“提出新国标低的人未读懂新国标,新国标比旧国标标准更高,标准定得太高不符合国情,会有70%的奶农达不到,反而因此会导致倒奶杀牛,喝低标准奶总比没有牛奶喝为好”。双方激辩互不示弱。随后全国媒体亦毫不怜惜版面全情投进了大讨论,这场空前的标准高低大争论历时半年仍未能圆满划上句号。事实上这场大争论已获得了一个积极的结果,这就是促使了卫生部和农业部作出态度上的转变,卫生部此前已对外公开声称,要对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下大力气实行清理整合,相关标准需要从新作出修订与完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与姿态。
3、纽瑞滋“中国特供奶”遭质疑
2011年末,新华社报道披露,一款在新西兰生产加工的婴幼儿奶粉,在生产国市场上不见踪迹,而品牌策划与经销商上海纽瑞滋乳品有限公司却做出回应,声称该产品是100%新西兰原装进口,产品主要是针对中国宝宝和中国市场生产配置的,即为“中国特供奶”。此事被揭露后,立马引起消费者“假洋鬼子、洋品牌奶粉”的热议及致质疑。其实,国内的一些人、或一些企业自三聚氰胺事件后,就利用消费者对国产奶品与企业的信用危机或“崇洋媚外”的心态,跑到国外去组织货源反道而行抢道中国市场,已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目前,在国内被染指国外贴牌生产的,又或是有“假洋鬼子”之嫌疑的品牌,大概还包括有百立乐、施恩、喜安智、爱迪生、澳优、合生元等, 最近在上月25日, 国家又新批准了一个为澳洲华人开办企业叫柯蓝集团所经营的“澳仕卡牛”这一新品牌婴儿奶粉 在中国市场销售。人们对那些“不中不洋”的或“全假洋品牌”有这么大的反应,也许,这就是因为有中国人被中国人所“骗”这种感觉难于被接受的缘故。
4、品牌乳企牛奶査出含有致癌物质
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对蒙牛眉山工厂生产的牛奶产品进行检测,结果被查出含有黄曲霉素M1超出140%。黄曲霉素是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时就将其划定为强致癌物质,其毒性相当于10倍的氰化钾,且这种毒素非常耐高温,需在100度C内经20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将它灭掉杀死。在品牌大企业中被检出这种毒素,这说明了国內的企业在质控和检测方面以及自律与遡源方面仍存在着缺陷。结果,这一亊件导致了当亊企业的市场立马丢掉了45%,至今仍在恢复中。
5、国外液态奶乘机而入攻城略地
三聚氰胺亊件发生后,中国国内的奶品市场已经遭到了重新冼牌,进口的大包粉、小包装奶粉逐年在增加,婴幼儿奶粉市场基本上已形成了外资品牌垄断这一格局,但在液态奶市场上仍为国内企业的天下。然而,自2010年开始,国外的洋牛奶已按奈不住抢占中国市场的冲动,它们也想象洋奶粉那样在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羮。在2008年前,我国每年进口的液态奶大约只有2000~3000吨,而2011年则直冲1.5万吨,每年以2~3倍在增长。目前在市面上摆架销售的外国品牌牛奶己超过12种之多,货源均来自澳洲、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爱尔兰、荷兰、新西兰等近10个国家。洋牛奶也在乘中国消费者对国产牛奶消费信心未能完全恢复之机,乘虚而入开始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且售价惊人,普遍定价在25~35元/1升,中国牛奶又多了-个外来“狼”的竞争对手。
6、近一、二年来中国奶业行业所发生过的令人难忘的食品安全事件
1)2010年浙江金华牛奶被检出水解蛋白和β-内酰胺酶事件;
2)2010年牛奶疑致婴儿性早熟事件;
3)2011年4月陕西榆林学生奶“中毒”事件,致251名学生呕吐、腹泻、发烧;
4)2011年4月甘肃平凉市奶农户牛奶投毒事件,致3人死亡,35人入院治疗;
5)2011年10月,黑龙江双城市牛奶被克扣和雀巢公司牛奶造假事件;
6)2011年11月黑龙江甘南欧美养殖有限公可大型牧场员工感染布鲁氏杆菌病事件,引发公众对乳品奶源安合的担优;
7)2011年12月蒙牛眉山基地牛奶被检出黄曲霉毒素事件;
8) 2011年,陕西宝鸡市场惊现雅培奶粉虫尸事件,且事发后代理商还对消费者投诉人进行威胁,事件本身告知消费者一个信号,洋品牌也一样存在着质量问题;
9)2012年1月江西一双胞胎疑食用圣元奶粉一死一伤事件,后官方的结论是小孩入睡被捂出来的病所致。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的这几年,中国奶业的发展犹如在钢丝绳上行走,很有如履薄冰、步步惊心的感觉,以上所列举的几宗牛奶食品安全事件,都使人感到触目惊心,这说明了国内的一些乳品企业还是内功不扎实,还是不那么能让人感到放心,让百姓喝上-杯放心奶,难道就这么难?这实在是我们奶业人的一个耻辱。
二、国际婴幼儿奶粉市场状况
在坚持强调以母乳为主这一原则和前提或基础上,婴幼儿奶粉对婴幼儿来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食品,而是他们的“粮食”,这一观点已被世界各国儿童营养学家所认同。事实上,大部分的全球婴幼儿都会伴随着奶粉而长大。因此,全球的婴儿奶粉的生产与供应,不单能引发许多商家的商机,同时,也会引发各国政府乃至营养专家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比如说,从什么时候开始食用奶粉?吃什么样的品牌和该吃多少的量等?。又比如去年前年香港、澳门市面上的婴儿奶粉被內地游客抢购一空,香港当局被迫作出临时限购的规定;这股限购风后来还-度慢延至一些国家和地区,这些奇怪的市场现象,最终还是引发政府层面出手的干预。其实,当时的全球婴幼儿奶粉供应并不短缺,只是局部地区市场因-些特殊的市场因素造成监时供应紧张而已,大陆消费者跑到境外抢购洋奶粉,主要原因是在于他们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婴幼儿奶粉,历来都是全球乳制品贸易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市场,且每年都有一定的市场増量。关于世界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市场容量及其增长情况,根据UBIC咨询公司的市场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长比上一年就有9%的市场增长,2010年和2011年这两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市场增长速度。西欧和北美的市场增长部分约占33%左右;而增长势头主要来自亚洲,亚洲是婴幼儿奶粉市场增长最快的一个主战场,约占增长部分的53%。美国市场是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主要是由雅培美赞臣这两个品牌所控制,此两家品牌的市场份额已占全美市场的80%左右;此外,大约有1/3的婴儿奶粉市场是由美国政府实施项目扶持的,即这部分是由美国政府釆购免费向小孩发放的,美国政府及医学营养专家都力推和主张母乳化,0~1岁的婴幼儿均不主张食用奶粉。欧洲的婴儿奶粉市场与美国较为相似,主要的厂商是以雀巢和荷兰的NUMICO为主打品牌,当然还有许多的其他公司的品牌;欧洲婴幼儿奶粉中有一个较为特殊的现象,即它的特殊配方奶粉品种比较多,这跟欧洲的小孩牛奶过敏或乳糖不耐受等的比例较高有其关联性。日本的奶粉市场特点,是比较注重使用益生元和特定的乳蛋白等添加剂,这种状况,在亚洲其他国家也有开始迈延的趋势,日本的婴儿奶粉市场,在目前的全球婴幼儿奶粉消费大国中,是紧跟中国之外被排名为第二个的消费大国。
近几年的加美市场、欧盟市场,新西兰、澳洲、日韩等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增长势头已显得缓慢,并已逐步朝向保和的趋势。而中国、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市场以及俄罗斯市场,则呈增长势头并仍存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目前全球的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的大致分布情况是:东南亚市场占25%、中国市场占24%、北美市场占13%、东欧市场占9%、西欧市场占7%、印度市场占7%、中东市场占6%,全球婴幼儿奶粉消费量增速最快的前3个国家是中国、印度和俄罗斯。
三、中国奶粉市场的基本状況
中国是婴幼儿奶粉的一个新兴市场,且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一个奶粉市场。目前在市面上流通销售的婴幼儿奶粉品牌已有近百个,其中外资品牌包括境外贴牌生产的品牌大约有20多个,总市场容量约为430~450亿元(2010年的市场销售总额约为400亿元) ,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藏龙卧虎,未来必有一番激烈的市场之争,目前的状况是,受消费者信任危机影响,国产奶粉市场被动与低谜,处在下风;洋奶粉则洋洋得意独,占市场鳌头优势, 2010年时的国产奶粉与洋品牌市场割据与纷争,均处于各占半壁河山相对峙状态中,而去年及今年,市场份额可能会倾斜于洋奶粉的-边,成4.5:5.5的市场格局可能变为现实。拉动市场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现阶段仍处在一个小孩出生的高峰时期,根据第五全国人口普盲发布的统计公告,中国大陆每年新生婴儿的出生量在1600万~1800万,0~3岁的婴幼儿约有7000万。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另-方面,目前我国的母乳喂养率并不是很高,大约只有67%左右,且还有部分年青的妈妈为了保持身段或所谓的线条美,过早地或提早断母乳而改吃奶粉,这就增加了婴幼儿奶粉的需求量。中国婴幼儿奶粉的市场特点是消费者比较盲从, 人买什么我就买什么, 他不会过多地去思考或了解这个品牌的-些背景或来龙去脉, 普遍都在认为价高就是质优。汕头、上海等这些地区的一些消费者,更是为了要显示面子去买价高的奶粉, 我出得起钱买很贵的奶粉才有面子。 其次是奶粉的生产厂商, 他们也在斗广告烧钱, 看谁出得起钱去卖广告, 广告卖得越多越大, 产品就越好卖, 消费者就会被你“骗”着跟着你的广告走。
四、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品牌营销推广特点分析分享
日前,有某一市场调研机构仅限于根据能进入电子网络系统统计的数据,对中国市场在售的婴幼儿奶粉品牌进行排名,前10大主要品牌为如下:美赞臣(35亿)、多美滋(28亿)、惠氏(25亿)、雅培(23亿)、伊利(18亿)、圣元(17亿)、飞鹤(17亿)、培芝(15亿)、贝因美(14亿)、明治(11亿)。我认为,对上述的排名并不一定准确,因办这一部有些品牌仅占60~70%,还有其它渠道销售这一部份尚未纳入统计范围。从营销特点上看,目前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厂商都逃脱不了从拿脑部营养吸收益智、添加益生元加强肠道吸收、提高免疫力或全面提升小孩营养与体质等这些方面下手,去吸引、诱惑他们的“上帝”消费者。洋品牌进口奶粉,也许在奶源质量、加工工艺、产品营养研究、育婴知识传播等方面会略胜一筹,甚至,在营销的过程中,洋品牌们都会更巧秒地通过宣传把奶粉产品的特殊营养与功能,更加突出地强调出来告知消费者,同时还非常重视对消费者的教育与培养以及知识的传播。在这一点上,国内企业或国产品牌就不那么逊色了。如何理性对待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诉求?不论是中外品牌,都得尽力标榜自己的产品特点和营销技巧,各显神通,才能捕获更多产品的拥有者,成为市场的占有者。下面,我对几个外资品牌的营销推广特点或状况,作简短的分折,希望你能从中有所领悟到一些营销理念或有一些啟迪分享。
(一)惠氏
惠氏与雅培、美赞臣这3家婴幼儿配方生产企业,都是同有做药的这一背景(中国也有一、二家有做药品又做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例如广东花都的柏赛罗)。“以制药标准来生产奶粉”,这是这一类药业奶粉厂家常用的对外宣传特点及亮点。
惠氏品牌创品于1915年,总部设在美国新泽西州的麦迪逊市,是全球最早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生产企业之-,也是全球500強企业之一。在1915年的第-款婴儿配方奶粉问世以来,行业公认的配方奶粉发展的十大里程碑中,有7个是来自惠氏。因此,它在婴儿奶粉行业中有里程碑与行业领袖风范的衔头之称。目前在全球的市场销售已超过100多个国家,公众品牌度较好,比较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及其投入,奉行技术领先原则,它的企业精神与愿景:是“引领人类通往-个更健康的世界”;而今年该品牌又新近推出了另一个的企业愿景:“百年卓越,惠泽新生” 。在营销策略上,打出了 “惠氏金妈妈,宝宝金未来” 这样带有亲子情的旗号和“以高素质的营养品,引领全民健康”很磁性的营销口号,同时,它还强调儿童的肠道健康概念,提出了“肠道活力看得见,高效营养高表现” 这样宣传名句,把“产品易吸收和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作为自己的推广特点之一。另一方面,还比较讲究将育儿知识-并无偿贈送给宝宝的父母亲,售后服务较为到位。但在介绍自己的产品特性的时侯,将恵氏产品有这样的描述:“富含a‐乳清蛋白,更接近母乳,更易消化吸收,可提高人体吸收率和增强免疫能力,在功能特性上与人乳最为相似” ,刚才的这一段宣传用语的表述,与国家近期推出的新版《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当中的内容规定“厂商不能在宣传中使用人乳化、母乳化等类的表述”相违悖,任何厂商都不能把自己的奶粉说成是“最近似人乳” ,这犯有误导消费 之嫌疑(备注:惠氏奶粉历来比较注重遵循和强调“医务为先”的原则与做法,)。恵氏奶粉的另一个产品营销推广特点,就是强调原料全为进口,这迎合了中国消费者“月亮是外国的圆” 这一崇外心态。2011年时,惠氏曾在市场上力捧“四维营养”这一新概念产品,而实际上,此产品被推出市场后,市场反应相当不错,很受消费者青睐。恵氏不单在美国本土有开设工厂和产品研发中心,目前还在爱尔兰和中国的苏州亦都开设有分装生产工厂苏州的奶粉生产项目总投资为3.3亿美元。在产品包装方面,惠氏的技术是过得硬的,在2月29日那一天,笔者本人策划了一次奶粉氧化程度检测试验,由广州《信息时报》记者随机到商购买6种不同的国内外品牌奶粉,后交由某大学一位高工及某检测专家实操检则,结果在送检的6大品牌中,明治、美赞臣、澳优、伊利、贝因美这5个品牌都有不同程度含有二氧化炭被测出,特别是澳优的产品其含氧量被测出高达9.32%,二氧化碳的含重达6.3%,唯独惠氏奶粉上述的两项检侧指标全为零,这意味着,产品在售货期间的质量控制有很大的保障。惠氏2011年中国市场的年销售总额应该在47亿至48亿左右,在前10名大品牌奶粉中约排名第二位,据说,2012年的市场奋斗目标是要突破55元大关。产品自进入中国市场之后至今,市场总销量已足足翻了9倍之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从消费者中反映,它是-个可以值得信赖的品牌。
(二) 美赞臣
公司创始于1905年,是百年老品牌。产品在美国市场销量最大,在广州开设有分装生产工厂和产品研发中心,总投资均超5亿元。它是在中国市场最早使用DHA、ARA和胆碱等婴幼儿脑部营养物质的一家企业,营销策略是高端定位婴儿脑部营养需求,强调A+智力和A十记忆力全面发育,打出的营销口号是:“人生健康路,照顾每-步” 和健康机灵、学得出色,重视对宝宝妈妈的育婴教育和培训 ,给予顾问式的消费关怀。在品牌的推广上,重点更多地放在或体现在奶粉的附加价值上。目前的年 (含香港市场),在在目前的前10大品牌中排名第二位,美赞臣的营销策略及其特点是专做沃尔玛等大超市,不轻易为经销商搞串货,且较讲究产品的有计划安排生产,是这几年中发展最顺利最快最好的一家奶粉企业。据说,广州工厂加上香港市场的份额,2011年的市场销售总额已达到了69亿元人民币(按未含税前计算)境内市场销售总额大约也会在58亿元左右,在前10大品牌奶粉中排名约为第一。消费忠诚度较高,但消费者的口碑反映,产品口味偏甜。
(三)雅培
总部设在美国,已有123年的创业历史,目前在新西兰、爱尔兰、广州都开设有分装厂。早在1927年时就推出心美力婴幼儿配方奶粉,它凭借科学完善的配方,先进的生产工艺及其经济实力,多年来一直是美国儿科医师营养师们推荐的奶粉品牌和成为全球营养的领导者。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也有20多年,消费者的口碑反映是口味较为清淡,宝宝吃后不易上火,打出的营销策略与口号是“天下父母心”,它的营销要点是“感性诉求和感动消费者” ,营销眼球是独有的T–PAN成份核苷酸专利注册,強调该成份含量与母乳相同,有助增强小孩的抵抗能力。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年销售总额约为也在58左右亿元,在前10大品牌中约排名第一。
(四)多美滋
多美滋最早创始于1896年的荷兰皇家纽密科集团,同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之一,现易手为法国达能集团所接手经营。多美滋曾把自己定位为欧洲市场的领导者,它把 “金盾配方和强调产品具有很强抵抗力”作为自己营销推广的一大特点。在华的产品线主要是以生产儿童助长奶粉为主,2006年开始在中国率先引入益生元组合元素添加到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产品在东南亚市场有-定的市场影响力及份额,它曾在中国市场几度出现过市场销量第一的业绩,消费者对其产品口感、溶解度等无明显不良反映。在渠道推广方面,比较重视在医院渠道方面的开拓,以争夺小孩的第一口奶为根本。但在2010年有被遭媒体暴揭有过量使用麦芽糊精代替乳糖和产品致“结石门”等负面新闻的报道,负面新闻虽多,但它的消费忠诚度还尚可。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前10大品牌中约排名为第三名,年市场销售总额也接近45亿元,它打出的营销策略与功能卖点是“宝宝自己的抵抗力”,它的广告词曾有这样的表述:“拥有自身抵抗力,孩子记更多,学更多” ,还曾特别强调抵抗力和模拟母乳中天然益生元的独特配方。
(后文见续后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