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完善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

    发布时间:2012-04-06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字号:[

    乳业是我国促农增收的优势产业,实施乳业产业化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中国乳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乳业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增强地方财税能力的重要产业。但与乳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当前的乳业发展还存在规模化程度低、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饲草饲料生产和加工体系滞后、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最根本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乳品加工企业与原料奶生产基地间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缺乏必要的利益联结机制。

      对此,笔者认为,在原料奶的价格形成机制上,应充分体现奶农利益,可参照其他农产品的保护价收购方式,由政府、协会等部门在综合测定原料奶成本的基础上,出台保护奶农收益的最低价格,并要求企业强制执行。各级政府也应加强对原料奶交易市场监管,建立独立的第三方原奶质量检测制度,实现原料奶优质优价,保护奶农收益。要建立完善原料奶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成立原料奶收购价指导价格委员会。应充分发挥各级奶业协会在奶业产业发展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规定发展会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牵头组织成立由奶农、加工企业、协会会员代表、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的原料奶价格协调委员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召开会议,制定一段时期内原料奶收购指导价格,并进行监管,做好组织和落实工作。

      二是发展奶牛协会等中介组织。发展奶农合作经济组织和发展奶牛散养户加入奶业协会,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奶农在相关环节中的话语权。

      三是加强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和奶源基地的利益联结。鼓励乳品企业自建稳定的奶源基地,并由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每月向所属县市外的奶源基地县市按收购量返回税收,企业所属的生鲜乳收奶站应由企业投资建设,与奶农签订长期稳定的原料奶收购合同并严格执行,实行合同收奶,奶款由企业每月直接支付给奶农,减少原料奶收购中间环节和收购成本,同时奶站要建立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走访奶农制度,指导奶农生产,提高奶源质量,促进奶业一体化经营。

      四是建立完善质量检测监管机构。改变原料奶收购标准由企业制定和企业自行检测乳品质量的现状,成立第三方检测监管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建设检测中心,购买必要的设施设备,对原料奶生产、购销行为加强日常监管,对奶农交售的每一批原料奶都要进行质量检测,乳品企业按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实行优质优价,保护奶农收益,并实行矛盾仲裁。

      五是强化对奶业生产技术服务指导和生鲜乳收购站的监管。加强对养殖户生产技术以及收购站从业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要求养殖户建立养殖、免疫档案及用药记录等健康养殖档案,规范养殖户的生产行为;要求生鲜乳收购站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如实记录原料奶收购和交售记录,规范奶站的营销行为,坚决杜绝和严厉打击各种掺杂使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六是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乳品加工企业和各收奶站之间应形成公平竞争机制,推行合同收奶,恪守诚信经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践行社会责任;奶农要规范生产行为,诚实守信,不在饲料等生产投入品中添加违禁药品和添加剂,不交售初乳和休药期内的原料奶,不在原料奶中掺杂使假。


     

    分享至:

    版权所有河北省奶业协会©2003-2019 冀ICP备19003080号

    地址:石家庄新石北路380号卓达院士大厦1312 河北省奶业协会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839635 15932668866(微信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