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钱供不上草料钱,这样‘倒挂’撑到多会儿是头呀”
奶农卖牛杀牛,奶业困局再现
韩悦跃“解脱”了。
1个多月前,他把11头奶牛全部卖给了牛贩子。“一个月下来,奶钱供不上草料钱,这样‘倒挂’,撑到多会儿是头呀?”5月20日,提起此事,老韩不住地摇头。
从事养殖已十多年的老韩,对牛感情很深。万全县利农奶牛养殖小区内,他的草棚里,仍堆满了铡好的饲草,住房里还放着成垛的饲料,圈舍里却已经空空荡荡了。
2008年10月,从几十公里外的张北县迁到这里,他图的就是能交上奶,能卖个好价钱。
半年多时间过去后,他却“越来越看不到光景了”。天天起早贪黑忙碌,所得的收入还不够还买牛欠的债,他不得不处理掉了这些吃“钱”的牛——卖掉的11头奶牛中,7头正在挤奶,2头即将临产。
记者走访发现,卖牛现象在全省各地不同程度存在。
利农小区旁边的盆窑村,就有三四户将牛卖掉了。栾城县西营乡一位奶农介绍,本村养牛的原有八九十户,现在剩不到20户。在石家庄周边,一些区域还出现了专门的经纪人和中介所。
一位经纪人用“挥泪甩卖”的标题,把卖牛信息发到网上,称“因养殖效益不好,方圆几十里的奶牛都急等出售……”
卖掉的奶牛哪儿去了?据奶农们介绍,部分被继续饲养,还有很多被运进屠宰场,杀了。
一位牛贩子说,坝上的大型牲畜交易市场上,目前交易的一半以上是黑白花奶牛,牛贩子将它们从奶农手中收上来,再转卖给一些更大的贩子,运到屠宰场杀掉。
选择卖牛杀牛,是部分奶农无奈的选择。
利农小区的交奶记录本上,4月份前10天里,有5天的交奶数字被划了横线。这样的横线从去年9月断断续续延伸到了今年5月初。奶农介绍,横线就代表着奶没卖出去,倒掉了。
奶倒掉了,钱没收到,奶牛却要每天“吃钱”:挤奶的牛一天要喂15公斤饲料,每公斤2.4元左右,不算秸秆,平均下来一天要花费35元左右;而一头牛每天产奶17公斤左右,每公斤2.2元,收入支出基本相抵。但停奶的牛也要喂料,房租、电费等就只能倒贴了。
分散养殖的农户,日子就更不好过了。流动收奶的奶贩子被取缔后,他们的牛奶很难再卖出去了。
记者发现,一些奶农每天要赶上奶牛走几公里到邻村奶站去挤奶,没奶站的地方,很多散户将奶和饲料都停了,将奶牛当肉牛养。牛贩子指认,他们所收的奶牛大多来自这些散户。省奶业协会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省存栏的167万头奶牛中,散养的比例仍有40%。
“一户牛奶有问题,全小区都要跟着遭殃”
奶站是否存在与奶农争利
奶农史文信最怵的就是倒奶,因为倒奶,4月他损失了至少2000元。
但倒奶已成常态。
利农小区的交奶记录本上,即使是在最好的今年2月,也倒了两天的奶。奶农说:“奶被倒掉的原因各种各样:蛋白不够、脂肪不够、细菌超标等等,企业都会拒收,奶只能倒掉。”
这里的牛奶,被交到了几百公里外伊利集团设在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市的工厂;该小区也成了伊利“西北区域基地3058号奶站”,伊利方面专门派人驻站,负责对小区内的饲料、疫情、牛奶质量等进行监督。
小区的奶农每天挤2次奶,一次在中午时分,另一次则在凌晨1时许,奶农们从睡梦中爬起,一直要忙活两三个小时。据介绍,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很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天上午用车将牛奶送到集宁,并在数百辆奶车中排到尽可能靠前的位置。
4月10日,记者恰好赶上了挤奶。中午1时40分,负责监督挤奶的驻站监管员还没过来,奶农们就开始挤奶了。他们一丝不苟地给牛乳房消毒、将牛奶留样、把头三把奶挤掉……奶农们说,要在以前,绝对不会做得这么严格;现在,为了不出问题,每个人都做得小心翼翼。
即便这样,倒奶依旧。
利农小区负责人赵全认为,倒奶的原因是奶农养殖水平赶不上企业检测标准的提高,目前被拒收的牛奶中,多数因为饲料添加标准高低不均而导致蛋白质或脂肪含量不够。
“企业的检测标准确实提高了很多,”伊利驻站监管员王再林说。他展示了一张4月8日由伊利集团液态奶事业部品控中心出具的《原奶检验报告单》,上面的检测项目包括了脂肪、蛋白质、全乳固体、感官等11项。
这张单子显示,当天利农小区有近2.5吨牛奶被测定为不合格而拒收。王再林解释,拒收的原因是脂肪含量不达标,企业要求的标准是每百克含3.4克,而当天的牛奶每百克脂肪含量只有3.37克。
赵全也在努力帮奶农们把损失减少到最小。多次交奶被拒之后,他开始寻求将被拒收的奶卖掉。据他讲,有些养殖牛羊的养殖场会收这些奶,每公斤的价格不到1元。
连续遭遇倒奶,奶农还是对奶站产生了情绪。记者采访中,一位奶农和奶站工作人员发生了冲突,起因是奶农指认奶站没有按要求及时张挂投诉电话牌。
更多奶农却质疑当前“连坐式”的收奶方式存在问题。他们认为,在装罐运输前,应该对每户牛奶进行检测,存在问题的就别装车了。而现在所有的奶没有经过单独检测就直接装车,长途运输几百公里后,到企业再检测,如果一户牛奶有问题,整车奶都要倒了,让全小区跟着遭殃。
还有人对企业的检测结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缺少第三方检测机构,企业充当奶质把关人,检测存在随意性,很少顾及奶农利益。赵全反映:“有一次两罐奶拉过去,同样的奶,一罐合格收下了,另一罐却测定不合格被倒掉了。”
“企业的收购量有限,这些增加的牛奶只能被倒掉”
奶农急盼政策保护
“样都没采,就拒收了。”4月1日送奶车在伊利集宁公司的遭遇,让利农小区的奶农们陷于恐慌,“以前拒收是因为牛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拒收咋连个理由也没给?”
但很快,奶农们还是打听到了拒收的原因:伊利集宁公司每天限量收奶,超量的牛奶一律拒收。
限量收奶的背后,奶农们可能不知道的是,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乳品消费一直不旺,企业收奶量难以恢复到以前的水平,才是导致倒奶杀牛的主要原因。
来自国内一家乳制品企业的市场调查显示:喝奶人群目前只恢复了70%。石家庄一大型超市生鲜部经理张长红则介绍,该店乳品销售额只恢复到事件发生之前的80%。
伊利集团总裁助理张剑秋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乳品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需求不振”。据伊利公司掌握和测算的数据,整个乳业每日牛奶收购量从去年9月份前的每天6万多吨降到今年4月份每天不足4.5万吨。
需求不振造成包括三大乳业巨头的乳品企业经营陷入困境。3月30日,光明乳业公布年报,公司2008年亏损2.8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234%。其后,和我省奶农利益攸关的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也分别公布年报,其中伊利股份公告2008年全年净利润亏损16.87亿元;蒙牛2008年全年亏损额9.48亿元。 搭配图片瘦身霜去角质产品哪个好口碑淡斑产品哪个好不错纤体霜哪种好用
河北本土企业概莫能外。君乐宝董事长魏立华说,君乐宝酸奶在全国的市场份额曾经达到14.5%,三聚氰胺事件后,下滑非常大,现正在恢复中。
河北贝兰德乳业,年生产能力达24万吨,然而当前有相当部分的产能被闲置,现在尚挑不起护佑本省几十万奶农的重担。
市场销售不旺,背上的包袱却很沉重。中国奶业协会证实,目前国内奶粉积压30万吨。当选河北省奶业协会理事长不久的魏立华也说,据不完全统计,3月初我省奶企积压奶粉总量达15000吨,光君乐宝一家就有3000吨。
这些积压的奶粉,不仅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给企业造成经营困难;而且有报道称,在某些地区还出现了一些乳品企业用奶粉生产液态奶,直接对奶农卖奶造成了影响。
每年的4月至9月是北方地区奶牛产奶高峰期,但随着产奶旺季的来临,奶农们却高兴不起来:“企业的收购量有限,这些增加的牛奶只能被倒掉!”
此前,利农小区的奶价已经由每公斤2.3元下调了1角钱。与此同时,饲料价格却涨了,5月20日,史文信告诉记者,小区内的饲料现在是每公斤2.9元。
挺下去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听闻国家将对乳品企业积压的奶粉进行收储或补贴,史文信说:“盼着国家能对牛奶,也像玉米、小麦一样实行保护价收购就好了!”
新闻分析:保住奶牛,保住奶业发展希望
“这奶业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到正常?”
万全县利农奶牛小区的奶农们把这个问题抛向了他们遇到的每一个“跑外的人”:小区的负责人、运奶的司机、伊利驻站监管员、乡镇防疫站人员、饲料推销员以及本报记者。但直到目前,他们仍在苦盼这个问题能有个答案。
一年?两年?还是三年?
记者采访发现,没有谁能给出奶业恢复的准确时间,奶农们迫切问这个问题的背后,心中盘算的却是“这奶牛是养,还是卖?”
■得奶源者得天下。河北奶业要发展,当务之急,要“保住奶牛”
保住奶牛,实际上就是要保护奶农的利益。当前,中国奶业艰难转身,各路专家学者,多把视线盯向了乳制品企业,建议对企业贷款、贴息,对积压奶粉实行国家储备……所有声音汇集起来,乳企似乎开始成为更需要政策照顾的弱者。事实上,同企业相比,普通奶农应对危机的能力更小、更弱。2008年亏损16亿元的伊利公司,今年一季度已经盈利1亿多元。而奶农韩悦跃,几万元的债务就挺不过去,改行打工去了。
保住奶牛,就是在保住奶业发展希望。对于河北而言,我们有着45.8万户像韩悦跃一样的奶农,他们把致富的希望寄托到了奶牛身上。同时,我省把发展奶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千万吨奶工程”。我们的产业规划希望奶业引领整个畜牧业走出现代农业的升级样板之路,为此保住奶牛、保护奶农们的利益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他们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基础。
保住奶牛,也是在避免出现因争奶源出现的恶性竞争。2003年起,蒙牛、伊利等乳业巨头进入河北,随后疾病流行等因素使奶牛减少,这些共同导致了2008年初激烈的奶源争夺战。各乳企纷纷跑马圈地,这种片面扩张的做法埋下了罪恶的种子,个体私营奶站和奶贩子泛滥,奶源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最终导致乳业悲剧。
奶牛自身的特点,也决定奶业发展必须要保住奶牛。从一头牛犊成长为产奶母牛,需要几年时间,如果奶牛被大量杀掉,奶业恢复不可想象。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魏克佳日前表示:“如果牛被杀掉,整个产量下降,那恢复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保住奶牛,应该既有长效的机制,又要有当前的应急措施
长效机制方面,国家13部委出台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应急措施方面,魏克佳代表中国奶协建议:尽快制定原料奶收购保护价,既让奶农挣钱,又能让企业得利;同时,出台对后备奶牛的扶持政策和保护性措施,以刺激奶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保住奶牛,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大有可为。杜绝用皮革下脚料水解蛋白粉兑制的“皮革奶”、在原料乳中添加解抗剂分解抗生素残留的“无抗奶”的出现,解决奶农因养殖技术不高导致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等问题……这一切,无不在提醒行使公共服务职能的地方政府部门,除了抓好整顿和规范奶站、发展规模养殖之外,还有更多的服务工作要做。
保住奶牛,要走科学发展之路。这是一条需要以人为本的道路,要把奶农、消费者的利益放到第一位考虑;这也是一条需要统筹兼顾的道路,出台的举措需要既让奶农挣钱,又能让企业得利;还要避免一拥而上的运动式发展。一段时间内,由于部门推动、企业拉动、银行鼓励、媒体宣传,使得奶牛养殖蜂拥而上,甚至出现抢购奶牛、奶牛造假等现象,面对2万元一头的奶牛,许多农民纷纷“高位入市”。但由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没有跟上,造成了许多农民没有收回投入的成本,随着危机出现,许多奶农只能忍痛卖牛杀牛。
(河北日报 记者 董立龙)
“这奶业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到正常?”
万全县利农奶牛小区的奶农们把这个问题抛向了他们遇到的每一个“跑外的人”:小区的负责人、运奶的司机、伊利驻站监管员、乡镇防疫站人员、饲料推销员以及本报记者。但直到目前,他们仍在苦盼这个问题能有个答案。
一年?两年?还是三年?
记者采访发现,没有谁能给出奶业恢复的准确时间,奶农们迫切问这个问题的背后,心中盘算的却是“这奶牛是养,还是卖?”
■得奶源者得天下。河北奶业要发展,当务之急,要“保住奶牛”
保住奶牛,实际上就是要保护奶农的利益。当前,中国奶业艰难转身,各路专家学者,多把视线盯向了乳制品企业,建议对企业贷款、贴息,对积压奶粉实行国家储备……所有声音汇集起来,乳企似乎开始成为更需要政策照顾的弱者。事实上,同企业相比,普通奶农应对危机的能力更小、更弱。2008年亏损16亿元的伊利公司,今年一季度已经盈利1亿多元。而奶农韩悦跃,几万元的债务就挺不过去,改行打工去了。
保住奶牛,就是在保住奶业发展希望。对于河北而言,我们有着45.8万户像韩悦跃一样的奶农,他们把致富的希望寄托到了奶牛身上。同时,我省把发展奶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千万吨奶工程”。我们的产业规划希望奶业引领整个畜牧业走出现代农业的升级样板之路,为此保住奶牛、保护奶农们的利益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他们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基础。
保住奶牛,也是在避免出现因争奶源出现的恶性竞争。2003年起,蒙牛、伊利等乳业巨头进入河北,随后疾病流行等因素使奶牛减少,这些共同导致了2008年初激烈的奶源争夺战。各乳企纷纷跑马圈地,这种片面扩张的做法埋下了罪恶的种子,个体私营奶站和奶贩子泛滥,奶源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最终导致乳业悲剧。
奶牛自身的特点,也决定奶业发展必须要保住奶牛。从一头牛犊成长为产奶母牛,需要几年时间,如果奶牛被大量杀掉,奶业恢复不可想象。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魏克佳日前表示:“如果牛被杀掉,整个产量下降,那恢复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保住奶牛,应该既有长效的机制,又要有当前的应急措施
长效机制方面,国家13部委出台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应急措施方面,魏克佳代表中国奶协建议:尽快制定原料奶收购保护价,既让奶农挣钱,又能让企业得利;同时,出台对后备奶牛的扶持政策和保护性措施,以刺激奶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保住奶牛,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大有可为。杜绝用皮革下脚料水解蛋白粉兑制的“皮革奶”、在原料乳中添加解抗剂分解抗生素残留的“无抗奶”的出现,解决奶农因养殖技术不高导致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等问题……这一切,无不在提醒行使公共服务职能的地方政府部门,除了抓好整顿和规范奶站、发展规模养殖之外,还有更多的服务工作要做。
保住奶牛,要走科学发展之路。这是一条需要以人为本的道路,要把奶农、消费者的利益放到第一位考虑;这也是一条需要统筹兼顾的道路,出台的举措需要既让奶农挣钱,又能让企业得利;还要避免一拥而上的运动式发展。一段时间内,由于部门推动、企业拉动、银行鼓励、媒体宣传,使得奶牛养殖蜂拥而上,甚至出现抢购奶牛、奶牛造假等现象,面对2万元一头的奶牛,许多农民纷纷“高位入市”。但由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没有跟上,造成了许多农民没有收回投入的成本,随着危机出现,许多奶农只能忍痛卖牛杀牛。
(河北日报 记者 董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