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吨库存奶粉强压 伊利鲜奶计划可望重启

    发布时间:2009-04-11

    来源:华夏时报 李辉

    字号:[

    在近期乳业的喧嚣声中,伊利却很安静。然而,平静之下常常暗流汹涌。   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独家透露,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伊利奶粉积压量目前竟已接近10万吨。 乳业协会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政府已经展开对乳企的调研,以求找到解决奶粉积压问题的途径。 记者进一步获悉,伊利高层曾授意相关部门研究进军鲜奶市场的可行性调研,但近期提交的发展鲜奶的想法,暂时因奶粉积压搁置。伊利“尝鲜”想法能否有戏,悬念待解。 10万吨奶粉无法消化 “现在,最让伊利头疼的是积压了近10万吨奶粉,”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毒奶粉事件发生前,奶粉是有一定库存的,但是产销率基本在90%。而毒奶粉事件导致乳品销售受阻,奶粉卖不出去,液体奶销量减小,收上来的原料奶很多被迫转去喷成奶粉贮存,结果越积越多。”   伊利作为国产奶粉大户,受毒奶粉事件的冲击要大于对手蒙牛。知情人士称,蒙牛的奶粉只积压了数千吨,地处东北的国产奶粉另一大户积压数量也仅在两万吨左右。   目前,有消息称全国乳品企业产品销售已经恢复到事件前的60%,有些企业甚至达到90%。但据知情人士估计,目前,伊利奶粉产销率也才恢复到60%左右,形势并不乐观。 伊利2007年年报显示,其奶粉销售额近30亿元。而根据伊利2008年三季度财报,2008年前三季度奶粉累计销售收入为29.62亿元,可见,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伊利奶粉销售呈大幅增长态势,但是,从事件发生至今积压的10万吨奶粉,可以看出,伊利的奶粉销售已经成了一个大难题。 积压奶粉价值20亿 突如其来的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了伊利奶粉2008年的全年销售。目前全国积压奶粉估计约30万吨。而伊利这10万吨库存,按照目前国产奶粉每吨约1.6万元计算,这10万吨价值约16亿元。而若按照正常情况下,奶粉2万元/吨的成本价计算,这批积压奶粉的价值要高达20亿元。 此前,蒙牛乳业预计全年亏损额将达9亿元,伊利预亏公告中称,2008年年度报告中净利润将出现亏损(上年同期净利润为-2059.91万元),没有公布具体数额,摩根士丹利预计亏损可能高达23亿元。 而目前,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因为牵涉到众多奶农的利益,伊利方面依然在正常收奶,加工奶粉,由此奶粉积压压力越来越大,由10万吨奶粉积压给伊利带来的亏损,也许会越来越大。 对于奶粉问题的采访要求,伊利公关部回复本报称:“关于企业的相关淘宝商城眼霜晒后修复产品精油去角质产品推荐去角质毛孔大怎么办情况,因为我们年报发布在即,按照上交所的相关规定,现在不便向外披露;相关情况我们会在4月末的年报中披露。” 据透露,伊利方面一直在为积压的奶粉发愁,频频向业内专家咨询解决办法。近日,根据工信部、财政部乳制品生产企业贷款贴息政策,伊利公司贷款19.95亿元,可享受财政贴息3097万元。 有消息称,伊利幼儿奶粉销售恢复速度是国产奶粉中最快的。也有研究报告指出,伊利通过抢占三鹿退出的市场份额,2009年1月奶粉收入同比增长约20%,奶粉业务恢复超预期。这给伊利带来些许希望。 伊利高层授意鲜奶计划 上周本报报道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向工信部提交了10万吨奶粉收储建议的乳业报告,本周,乳协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政府正在研究此事,开始调查乳企情况。 同时,乳企也在积极寻求渠道消化奶粉。“山西的一家企业寻求出口渠道,已经出口了一些,但是量很小。”上述人士透露。 此外,乳企还积极联系糕点、乳饮料等奶制品相关食品企业,“但是这些消化奶粉的量很小”。乳协人士指出,其实上述的出口、相关企业消化、政府收储都只能解决少量积压,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恢复乳品消费。 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早在毒奶粉事件发生前,伊利高层人士察觉到乳业市场的相关变化,授意相关部门去做鲜奶市场的调研,之后伊利某部门人士了解鲜奶的发展现状、前景等等,筹划了一份关于巴氏奶的报告。但毒奶粉事件打乱了这个计划。近期,鲜奶议案再度上提,但是伊利高层没有明确表态。 “现在伊利高层的心思全都放在严重的奶粉积压问题上,鲜奶只是属于一个产品结构调整,相对成了小问题了,暂时被搁在一边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根据伊利2007年年报显示,其液态奶(主要是常温奶和酸奶)收入达133亿元,占当年总销售收入192亿元的69.3%。常温奶是伊利的主营业务、第一利润来源,行业地位十分稳固。而巴氏奶和常温奶存在相互替代的风险,调整产品结构是否会导致伊利常温奶业务萎缩,这成了伊利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虽然,蒙牛、伊利拥有超过全国60%的常温奶市场,但在潜力巨大的鲜奶市场却未有建树。由于鲜奶的特点,光明等地方性乳企,在鲜奶方面更具优势,经过数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在渠道、消费影响力方面也比较成熟,想打入这些市场也并非易事。 近日,光明乳业高调宣布要拓展常温奶市场份额来弥补自身短板。而受累三聚氰胺的伊利“尝鲜”想法能否进一步发展值得观注。
    分享至:

    版权所有河北省奶业协会©2003-2019 冀ICP备19003080号

    地址:石家庄新石北路380号卓达院士大厦1312 河北省奶业协会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839635 15932668866(微信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