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奶业基本情况和今后发展思路

    发布时间:2007-04-23

    来源:上海奶业行业协会

    字号:[

    一、奶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上海市2006年存栏奶牛5.46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2.4%,比历史最高年份1991年下降1.7万头;其中产奶牛2.95万头,与上年基本持平。2006年牛奶产量22.1万吨,比上年下降6.7%,比历史最高年份2002年下降20.8%。产奶牛平均单产7424公斤,比上年年下降3.8%。尽管近年来,上海牛奶生产呈稳中有降的趋势,但奶牛养殖方式和原料奶质量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奶牛场适度规模化水平较高。上海上世纪90年代初期曾经有1000多个散养户,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如今已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全市百头以上规模化奶牛场约151家,其中500头以上规模的33家,占奶牛总数的55%,奶牛适度规模经营位居全国前列。2005年市上海牛奶集团在崇明岛建立了2000头规模现代化的启隆奶牛场,2006年光明乳业在金山区新建了6000头规模的现代化奶牛场,奶牛业的规模化经营为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吸纳先进装备与技术,集中进行粪尿治理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奶牛产量保持较高水平。2006年上海全市产奶牛平均单产7424公斤。饲养方式进一步改进,奶牛全年青贮玉米使用率达到了100%,产奶牛饲喂苜蓿、羊草等优质牧草的比例也很高,大多数奶牛场实现了TMR(奶牛全混合日粮)技术。
      三是原料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逐渐完善。全市奶牛场100%实现了“机械化挤奶加直冷式奶罐”的生产工艺,彻底摒弃了传统的收奶站模式。建立并健全了第三方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出台了与国际接轨的生奶安全质量检测指标,把“抗生素残留”、“黄曲霉毒素M1”及“亚硝酸盐”等列为强制检测项目。制定了以蛋白质、脂肪、体细胞等为指标的原料奶计价体系,原料奶收购价格切实体现了优质优价,目前最优质的原料奶收购价格为2.60元/公斤,比品质不高的奶高出0.38元。这些措施,激发了养殖户生产优质原料奶的积极性,使上海地区原料奶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四是奶牛场标准化、生态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近年来,上海市把畜牧业标准化作为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主要抓手,在奶牛养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2006年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了《上海市规模化奶牛场生产技术规范》,全市评出标准化奶牛场8家。市政府实施的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规模化奶牛场粪尿综合治理也取得一定成绩,已建立粪尿、污水处理系统并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的奶牛场有99家,占76.7%;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的有47家,占36.4%;粪尿处理达到还田标准的有76家,占58.9%。
      五是高端乳制品开发得到市场的初步认同。光明乳业于2006年用优质原料奶,开发加工出“优倍”高品质巴氏杀菌牛奶,售价10.80元/升,价格比普通巴氏奶高出40%,投放到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三个月的销量翻了近两番。明治乳业出口到上海的保鲜奶主要在一些日资超市出售,售价是日本国内的2倍到2.5倍。以1升装保鲜奶为例,其售价高达38元。也很快销售一空。高端乳制品开发得到市场的初步认同,在市场中体现出优质优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饲料价格大幅上升
      饲料占奶业养殖成本的65%以上。据调查,目前饲料成本上升幅度较大。一是玉米等精饲料价格上升,近几个月涨幅较大。典型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玉米为1.68元/公斤,比年初涨40.0%,比10月涨24.4%。据测算,10月份以来玉米价格上涨使原料奶生产成本每公斤增加约0.1元。此外,大麦、豆粕、菜粕、棉粕价格也不同程度的上升。二是青贮玉米价格上涨较大。2006年收割时为240元/吨,比2005年上涨了20%。三是苜蓿等饲草价格涨幅较大。苜蓿干草目前为1400元/吨,比2006年10月上涨了16.7%。东北羊草价格为900元/吨,上涨了15.4%。本地干草价格为500元/吨。上涨了25%。四是饲料添加剂的费用上涨也较大。2006年10月以来,奉贤钱桥奶牛场添加康奶宝、脂肪粉及玉米脱霉剂等添加剂,每头奶牛每天饲养费用增加2.84元。以上几项成本上升,使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对5个牛场的调查统计,由于饲料价格的上涨,生产1公斤牛奶成本比去年10月份上升0.15-0.24元。
      饲料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上海对玉米质量要求较高。玉米价格上涨的原因除全国性的工业用玉米数量增加导致的玉米紧缺外,上海对玉米的水分含量指标要求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玉米工业利用增加,陈玉米库存下降,当年玉米水分含量普遍较高,上海地区气温湿度较大,需要水分含量低的玉米价格上涨尤其快。二是苜蓿等饲草生产比较效益下降。粮食、棉花等作物都有种植补贴,相比之下,苜蓿等饲草生产的效益就下降。据测算,目前种植一亩苜蓿年收益为500余元,而仅出租种植棉花每亩租金就可达400元,导致陕西、河北、山东等地苜蓿种植面积大幅下降,转而改种棉花,引起苜蓿价格上涨。据了解,河北平原农区目前苜蓿种植面积为120.8万亩,比历史最高年份2002年下降140余万亩。三是上海市种粮补贴较高,而原有的本地青贮玉米种植补贴取消。市政府为稳定100万亩的水稻种植面积,目前每亩补贴180元。同时,在1998年—2002年每亩青贮玉米补贴240元的措施取消。青贮玉米种植比较效益明显下降,据奉贤区奶管站测算种1亩青贮玉米效益是310元,比水稻少500元,农民不愿种青贮玉米。据奉贤胡桥奶牛场反映,由于去年出租的土地今年将改种水稻,本该签订的800亩青贮玉米种植合同,目前还没有落实。四是运输成本增加。受汽车燃油费用和治理超载的影响,运输到上海的运费大幅增加。据测算,苜蓿和羊草价格每吨运输成本上涨了150元左右,分别占饲料上升部分的50%和80%。五是上海饲料用地紧缺。据调查,上海市每头奶牛饲料地平均只有半亩,仅能满足正常青贮饲料需要量的一半。
      (二)土地、人工、水电等费用全面上涨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土地使用费支出也不断增加。牛场反映,目前租种一亩饲料用地,租金由10年前的300元上涨到800元。奶牛养殖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奶牛养殖场介绍,饲养工人月工资由2003年的800元上涨到目前的1500元左右,平均每年上涨200元左右,此外,从2005年下半年起还要每月交纳173元的民工综合保险费。目前该场生产1公斤牛奶劳动力费用为0.24元,比2005年上升33.3%。调查发现,部分奶牛场水电费按照工业使用收取,上涨较大。牧场水费由2005年的1.2元/吨上涨到目前的2.78元/吨,电费2006年10月份从0.61元上升到0.63元/度。据奉贤南桥奶牛养殖场统计,目前,由于劳动力成本、水费、电费的上涨,每公斤牛奶生产成本比2006年10月上升了0.04元。此外,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粪污治理开支也较大。调查显示,一头牛每年的粪尿还田需要200元的费用。养殖户普遍反映无论排放是否达标,饲养一头奶牛每年都要交纳84元的排污费用。
      (三)原料奶收购价格上升空间有限
      在养殖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原料奶并没有按此比例上调价格。上海原料奶实行定价制度,定价十年来,原料奶收购基准价格固定为2.2元/公斤,在2006年6月上调为2.3元/公斤2007年3月上调至2.37元/公斤。据对4个奶牛场调查来看,目前生产成本平均为2.46元/公斤。奶质好的养殖场出售价格能达到2.6元/公斤,略有盈利,奶质差的养殖场出售价格2.37元/公斤,亏损严重。上涨原料奶收购基准价后,主要收购企业-光明乳业有限公司却承受了很大的成本压力,原料奶价格上升已到了极限。据了解该公司加工环节利润每公斤只有0.11元,比2005年还略有下降,再提高原料奶收购价格将会导致加工企业亏损。
      (四)奶牛养殖业面临萎缩
      成本的快速上升和奶价相对较低的双层挤压使上海奶牛养殖业面临严重困境。一是奶牛养殖效益普遍下降。据上海市畜牧部门统计,1/3有饲料基地、成规模、管理好的奶牛养殖场有效益;1/3无饲料基地、有规模、管理较好的奶牛养殖场能够保本;1/3无饲料基地、规模小、管理稍差的奶牛养殖场处于亏本。上海牛奶集团目前有产奶牛9535头,2006年每头盈利约300元,只有2002年的1/10。奉贤南桥养殖场2006年存栏328头奶牛,全年盘点还亏损了1000元。二是饲养水平下降。为降低成本,一些奶牛场开始降低饲料标准,采取粗放饲养。航头奶牛场2006年10月份以来,将每头牛每天饲喂的4公斤羊草换为成本更低的稻草和杂草,2006年头均单产由7140公斤下降到6953公斤。三是奶牛业出现萎缩趋势。从投资选择方面看,奶牛业投资大,资金回报率低,而且经营奶牛养殖业还很辛苦,要承受疫病等多方面的风险,管理要求高。据测算,规模牛场每头牛年盈利800元还达不到资金存入银行的利息。有的养殖场主提出将牛舍简单出租的收入也比养牛高。据航头奶牛场庾场长反映,奶牛养殖户目前养牛的心态是“拎着手酸,放下心痛”。一些养殖效益差的牛场萌生退意,南汇区就有5个规模养殖场打算转行,占到全区规模养殖场的1/7。事实上,上海市从2002年开始存栏数量已经开始在逐年下降,从6.1万头,下降到目前的5.4万头。 淘宝商城晒后卸妆油排行榜去痘印哪种瘦身运动好很好瘦腿按摩方法哪种好
      (五)某些专家言论误导消费者,对乳品市场造成灾难性影响
      近来,台湾学者林光常在其著作《无毒一身轻》一书中以及在一些电视台和地区的演讲中,以“完全颠覆传统健康观念”为主题,多次提及牛奶导致骨质疏松;牛奶不是给人是给牛喝的;以及牛奶致过敏等“牛奶有害论”。针对流传,各地奶协专家予以驳斥,国内15位权威医学专家联合撰文,予以反驳和回击。专家们还严正提出,“健康教育应当以科学知识为依据,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信口开河”。
      据新浪网向1200人做出的“林光常健康概念”问卷调查表明,被调查者中占78%的人同意林光常的“牛奶有害论”观点,同时有超过50%的人对饮牛奶产生疑虑。林光常的“牛奶有害论”已经使一部分人对饮用牛奶有益健康的信念发生了动摇,失去了信心。上海、沈阳、长沙等地的牛奶消费市场已受到了影响,企业的产品销量已发生下滑。对正在发展的市场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三、几点思路

      (一)大城市奶业的特殊性,需要政府进行扶持
      上海是国际性特大城市,郊区的鲜奶生产,对于保证城市居民消费,尤其是巴氏杀菌奶的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大城市郊区奶牛养殖面临的土地、饲料、劳动力、环保等问题比其他地方更为突出,畜牧养殖业比较效益也更低。大城市原料奶主要用于巴氏杀菌乳等生产,质量要求也更高。由于面临的这些生产问题,从长远看,要保证一定数量的鲜奶供应,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要给予奶农补贴,稳定生产,稳定市场供应。上海奶协已协同政府有关部门一起探索建立弹性价格联动机制,发挥牛奶价格调节基金的调节和补充作用。对实行异地养殖的奶牛场,即由本市迁往外地生产,牛奶仍由本市收购的奶牛场,在政策上一样对待。
      (二)健全和完善乳品安全保障体系
      为迎接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盛大举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乳品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强化乳品企业责任意识,逐步提高本市乳品质量安全水平。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决定用三年时间,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探索构建企业提高质量保障体系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长效机制,保障市民和世博会期间中外来宾的饮食安全,组织实施“迎世博乳品安全行动”。
      在上海市场上销售的12家乳品企业在承诺书上签字,自愿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采取切实措施,全面按照“行动”方案中载明的技术及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自律机制,诚信守法,进一步强化质量保证体系,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进入市场的产品符合“行动”要求。积极配合有关机构,作好评价和验证工作。以参加“行动”为契机,全面接受政府、媒体和消费者的监督,努力提升自身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打造利益共同体
      牛奶是特殊的畜产品,具有难以停止生产、不易保存的特点。目前养殖户、企业的利益关系联结不紧密,只是一个简单的买卖关系,利益共同体的缺失使养殖者处于弱势地位,一旦市场需求减少时,买卖关系就难以维持,加工企业就开始压级压价,限收拒收,造成坑害奶农现象。为此,上海奶业行业协会积极,把分散的奶农组织起来。3月16日,上海首家奶牛合作社——上海金麟奶牛养殖合作社宣告成立。组建合作社,奶农能得到不少实惠。第一是统一采购,大量的饲料、兽药、机器,都可以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第二是统一谈判,争取更有利的价格。第三是统一服务:十几个奶牛场所需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都可以统一提供,力争优质高产;第四是统一管理培训,合作社制定了技术规范,在奶牛繁殖、挤奶、兽医操作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第五是统一免疫,减少疫病风险。用股份合作机制,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一体化关系。为今后走向养殖加工一体化打下基础。 
    养殖加工融为一体,养殖环节和加工环节资金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解决产业链利益不均矛盾的最终途径。
      (四)玉米等饲草料价格上涨具有普遍性,需要采取调控措施
      针对种粮有补贴,种青贮玉米没补贴,农民不愿意种植青贮玉米,奶牛场缺少当家饲料的问题,上海奶协不断向政府有关部门呼吁,打报告给市有关领导,要求参照现行的种粮补贴、农机补贴政策,对农民种植青贮玉米、购置饲草料加工机械给予补贴,提高种植使用青贮玉米的积极性,降低养殖成本。对种植专用青贮玉米视同种植粮食作物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解决本市青贮玉米饲料地难以落实的困难。经过不断努力,今年青贮玉米、畜牧机械的补贴有望得到解决。
      (五)积极引导消费者科学饮奶,健康饮奶
      上海奶协多年来一直积极引导市民科学饮奶,健康饮奶。在小学中举办健康饮奶的作文、书法、绘画比赛,科学饮奶知识从小抓起。近四年里在全市举办了健康饮奶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十二场次;印制、发放科学饮奶小册子达10万册;在奶业杂志和奶业信息网上介绍乳制品科普知识。为推动上海奶制品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四、建议措施

      奶牛养殖业的稳定和发展,事关奶农的增收,事关我国乳制品的有效供给。调查发现,今年养殖环节的矛盾和问题将更加突出,预计养殖收入将会进一步降低,。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奶业生产,建议如下:
      一是建立长效的奶牛价格调节基金。
      由各地政府、企业、奶农共同出资,建立牛奶价格调节基金,制定合理的使用制度,补贴养殖关键环节,以解奶牛养殖的燃眉之急,提高奶牛养殖户、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是制定奶料价格联动机制。
      参照玉米、苜蓿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研究提出合理的奶料比价,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奶料价格联动机制,在牛奶收购价格低于成本价格时,利用牛奶价格调节基金对奶价给予补贴,稳定养殖收益。
      三是对饲草种植等给予补贴。
      从2005年以来,玉米和饲草料价格上涨呈全国性的上涨势头。同时,草产品加工能力不足也比较突出。目前,全国还没有大型的草产品加工集团,不能形成大规模的草产品生产加工。应采取减少工业玉米用量、适当增加玉米进口、加大饲草种植补贴、扶持草业集团发展等措施,降低玉米等饲草料价格,保障苜蓿等优质饲草的供给。
      四是加快奶业一体化发展。
      引导和鼓励乳制品加工企业推行产品差异化战略,用优质的原料奶生产高端的乳制品,切实体现优质优价,让养殖者分享利益。支持和鼓励乳制品行业投入原料奶生产环节,逐步引导部分大型养殖户参股融资进入乳制品加工行业,促使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五是加大科学饮奶的宣传力度。
      为早日实现温家宝总理的“梦想”,应加大科学饮奶的宣传力度,可以发动政府、乳品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做科学饮奶的公益性广告,抵制伪科学,促进乳品市场健康发展。

    分享至:

    版权所有河北省奶业协会©2003-2019 冀ICP备19003080号

    地址:石家庄新石北路380号卓达院士大厦1312 河北省奶业协会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839635 15932668866(微信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