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是构建我国农村保护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稳定器”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从2000年开始,眉山市在奶业大县—洪雅县开展了奶牛养殖保险试点,奶牛保险有力推动了眉山奶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几度中断停办。本文通过对奶牛养殖保险试点情况的调查,对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奶牛养殖保险体系进行探讨。
一、眉山市奶牛养殖业基本情况
眉山是典型的农业市,2006年,全市农业实现增加值67.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 24%,其中畜牧业增加值约占全市农业增加值的一半。
全市养殖奶牛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前20多年发展缓慢,2000年以前仅保有1000多头奶牛。2000年开始,依托龙头企业一新希望乳业洪雅阳平分公司,洪雅县奶牛养殖业实现快速发展,在洪雅奶农的致富效应下,带动和辐射全市一区五县奶业大发展。到2006年12月末,全市奶牛存栏数6.55万头,其中产奶牛3.29万头,日产鲜奶 350吨,奶牛小区63个,鲜奶收购站20个,2006年1—12月全市鲜奶产量12.4万吨,人工种草面积7.12万公顷,眉山奶业初具规模。以新阳平、菊乐、妙士为代表的乳品加工企业集群日加工能力达到500吨鲜奶,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亮点。洪雅县被中国奶业协会确定为“全国奶业强县”,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奶业发展核心区,被四川省畜牧食品局确定为乐山——眉山——雅安奶业产业带核心区,全市6区县全部成为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建设示范区和无公害牛奶生产基地。
二、眉山市奶牛养殖保险试点的三个阶段
眉山市奶牛养殖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养殖,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十分突出。因此,开展奶牛保险对于保障奶牛养殖户的收益、扩大奶牛养殖规模、提高奶业集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眉山分公司几度开办奶牛养殖保险试点,力求寻找既能切实保障奶农利益,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奶牛保险经营模式。
1.第一阶段:2000年7月--2003年底,纯商业性保险模式。2000年7月,经过总公司、省公司批准后,中国财险洪雅支公司在洪雅县开办奶牛保险业务,该项业务在四川是首创,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奶牛投保条件为畜龄6个月以上至8周岁的所有奶牛,执行费率4%,其中配种前、配种后及产奶牛保险金额分别为4000元、6000元、8000元,即保险费分别为160元、240元、320元,财政不提供补贴,保费全部由养殖户自行承担。奶牛死亡索赔由保险公司现场查勘,并由畜牧部门做出死亡原因鉴定,3个工作日内办理赔款事宜。
业务开办后,中国财险眉山分公司根据洪雅支公司经营状况多次修改保险条款,并于2003初在全市推广奶牛养殖保险,但除洪雅县外,其他区县奶牛养殖户参保较少,仅 100头左右。至2003年底,全市4年累计投保奶牛7311头,保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 190万元,平均赔付率82%,保险公司累计亏损30万元。
2003年底,中国财险眉山分公司停办该项业务。
2.第二阶段:2004年9月--2005年12月,政府保费补贴推动、商业化经营、以险养险模式。2004年9月,以眉山市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奶牛养殖保险试点的意见》印发为标志,由政府主导的奶牛养殖保险试点在全市展开。在总结前几年的经验之后,市畜牧局、市财政局、农村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共同拟定了奶牛养殖保险实施方案,政府补助标准为 100元/头,市、县(区)各承担50元。
本着让利于奶农的宗旨,中国财险眉山分公司充分考虑了农民的保费承受能力,以让利于养殖户为基本原则,大大扩展了保险责任,对保险金额和费率作了重新测算。这阶段奶牛保险试点有三个特点:一是保障范围扩大,投保条件仍然是畜龄6个月以上至8周岁的所有奶牛,除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必须捕杀或人为故意致死外,保险覆盖了所有死亡奶牛,基本涵盖农户面临的所有养殖风险。二是保额确定遵循成数承保原则,每头奶牛保险金额为6000元,大约为每头奶牛市场价值的6成。三是保费低,保险公司承担的责任是主险和附加险,但保费却只按主险的最低档次收取,保险费按不同的投保对象采用不同的收取标准,其中业主养殖、奶牛小区或奶牛协会组织统一投保的费率为 4%,保费240元/头;散户养殖投保的奶牛保费为400元/头(该档无农户投保)。为配合全市奶牛保险试点的推广,眉山市农村信用社对参加奶牛保险的农户和奶牛小区业主,实施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凡人保的奶农,农村信用社凭保单每头给予参保者以相应保额的优先贷款。 怎么样有效的去红血丝的护肤品化妆水明星瘦身方法化妆水如何正确补妆
这一阶段,眉山市投保奶牛大大增加,共投保奶牛10294头,保费收入238万元,投保奶牛占全市奶牛存栏数的20%左右。但由于奶价和奶牛价格双双下跌,农民奶牛养殖收益大幅度下降,加之奶牛保险范围太大,骗保、骗赔现象增加,保险公司赔付率提高到 87%,其中奶牛存栏量最大、参保最多的洪雅县赔付率高达102%。在大量异常赔付发生后,2005年3月,眉山市政府印发了《眉山市奶牛养殖保险实施细则》,明确了奶牛投保条件、保险费和保险金额、投保人责任及理赔范围等内容,该细则很快堵住了漏洞,有效遏制了骗保骗赔和投机行为的蔓延,但之后新增的投保奶牛极少。基于“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封闭运行,以险养险”原则,该险种在运作期内亏损43万元。
2005年末,中国财险眉山分公司再次停止开办奶牛养殖保险试点业务。
3.第三阶段:2006年8月至今,调整保险范围后的政府补贴奶牛保险模式。2006年 8月,眉山市政府印发了新的《奶牛养殖保险试行方案》,此方案在前一阶段的细则上作了多方面调整:一是缩小投保范围。投保奶牛基本条件是畜龄在2—7周岁、无规定疫病的正常产奶牛,赔付范围由过去的所有疾病死亡缩小为仅对难产死亡进行赔付。二是采取梯度确定保险金额,分别设置6000元/头、5000元/头、4000元/头、3000元/头、2000元/头五个保险梯度金额供奶农和业主选择。三是保费率调高为5%,按梯度保额计算保费分别为每年300元/头、250元/头、200元/头、150元/头、100元/头,补助标准仍然为 100元/头,市、县(区)各承担50元。
该保险业务从2006年10开始办理,到2006年12月末,共签单投保奶牛1800头,保费收入实现27万元,因业务开办期限较短,尚未发生赔付。
三、眉山市奶牛养殖保险取得的初步成效
推行奶牛保险,使奶农降低了养殖风险,解除了奶农的后顾之忧,为眉山市扩大奶牛养殖的规模和加快打造“西南生态奶业大市”,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农村信用社配套的农户贷款,消除了养牛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对眉山市奶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年来,眉山市奶牛养殖保险为养殖户承担奶牛养殖保险责任金额超过亿元,向养殖户赔付款项360万元,养殖户通过投保获得农村信用社贷款超过亿元,提高了全市奶业生产能力。同时,奶牛养殖保险试点为探索农业保险办法,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对如何发挥保险、财政、金融等对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的风险保障和社会管理功能总结出了经验,为国家农业保险测算费率、超赔损失、财政补贴规模等提供了详实、可信的数据与经验。眉山保险公司对奶牛保险的探索得到了国务院、保监会、农业部、财政部和四川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协会建设
乳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