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北省奶业协会官方网站!  
食品安全五大挑战倒逼食品工业加速提升
发布时间:2012-04-23   阅读: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1735家,实现现价食品工业总产值78078.32亿元,同比增长31.6%,高出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速3.7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9.1%,中国食品工业连续多年实现高速增长。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第一大食品消费市场,一方面是有13.7亿人口作为支撑,另一方面在过去的30年间,我国有5.2亿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而据统计,每个城镇人口对工业食品的支出为农村人口的10倍,这也极大增加了对工业食品的需求量;此外,中国粮食实现连续八年增长,形成了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根基。有专家预计,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整体将有18-20万亿人民币的市场空间。未来5-10年,中国食品工业仍是全球食品工业最具活力的板块,但是专家指出,中国食品工业要获得长久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跨越“食品安全”这道坎。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近日,2012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旨在破解中国食品安全难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指出,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是中国食品工业必须面对的深层次矛盾,目前中国食品安全面临五大挑战。

1.中国食品工业的基数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与显示度高。

我国每天加工近11亿公斤的食品,日均创造着214亿元的产值,这个庞大的基数必然使中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几率、概率与显示度增高,食品安全的“触点”增多。

2.源头污染难以避免,易于传递到整个产业链

以全球资源的日渐枯竭为背景,中国要用占全球7%的耕地,6%的水源,养活占全球22%的人口,粮食安全是第一要务。农药、化肥、抗生素的使用在一些地区不可避免。同时,在工业化进程中,空气、土地、水的污染加速。因此,来自源头的污染不可避免的向下游传导,且在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

3.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剧了原料溯源的难度

中国的农业分散于千家万户,而中国的食品工业在快速集中。一个大企业要面对上千家农户提供的原料,从而形成在脆弱基础上的散点式溯源,因此,在食品安全产业链的梳理中,企业溯源的难度极大。自2008年以来,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的“三聚氰胺”、“瘦肉精”及“黄曲霉素”等时间,均发生于产业链的前端,即原料的控制。

4.快速发展中的失衡及盲目求利中的失律

中国食品工业用持续30年的高速发展,走过了发达国家食品工业的百年历程。而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正暴露了中国食品工业在高速成长中的致命短板。美国的《食品药品法》已有106年的历史,仍在不断修改与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仅公布了三年,法律体系的基础相对薄弱。

且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食品安全所暴露出的问题,较多地浓缩了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的急功近利及诚信缺失,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在以同质化的价格竞争为主要发展方式的前期食品工业发展中,“道德、法规、技术”三个不同层面问题叠加及出现,在使企业家失信于公众的同时,亦严重败坏中国食品工业的形象,更使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逐渐被演化成愈来愈失去耐心的“信任危机”。

5.风险交流是中国食品安全的短板

目前中国风险交流的基本状况为:政府缺位、科技界失声、企业家失信。风险交流是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框架中最薄弱的一环。

连续的食品安全事件倒逼中国食品工业加速水平提升,食品安全理念在更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乳品行业已有34%的不合格企业被淘汰出局,行业竞争的重点从终端市场的价格大战,转向产业链前端的基地建设及过程控制;2011年“瘦肉精”事件,加速了肉制品行业对畜产品产业链的梳理。

食品安全事件使诸多知名企业品牌受损,市场收缩、股价下跌,在政府的高压态势及舆论的强力监督下,中国食品安全的违法成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惊人。食品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发生变化,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主体逐渐到位。大中型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在对其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进行刮骨疗医式的梳理时,强化对农产品、畜禽、水产品及食品添加剂及原料行业的筛查、淘汰和净化。目前,食品安全成本已被很多企业纳入企业生产成本,食品安全的制度建设开始在企业内逐步完善。这些进步使“高烧”的中国食品工业在排毒、退烧中逐渐回归健康。它稳定了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节奏,提升了发展质量及发展水平,在倒逼中国食品工业加速提升。

 


  • 手机:15932668866

    邮箱:hebeinaixie@126.com

    地址:石家庄新石北路380号卓达院士大厦1312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微信

    扫码联系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fxhbbz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