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奶是小孩的事,大人喝不喝都行”
这是很多成年人的固有认知
有这个想法你就“亏”了!
成年人也得认真喝奶
牛奶里的营养成年人也不能缺
成年人不愿喝奶都有啥“借口”? 提到喝奶,成年人总有各种 “拒绝理由”,其实,是对营养需求存在误解。 ◆ “我又不缺钙,不需要喝奶” 不抽筋、不腿软就不缺钙?错。人体从30岁左右开始,骨量就进入 “流失大于储存” 的阶段。牛奶是 “天然钙库”,每100毫升牛奶约含100毫克钙,且钙的吸收率高达30%-40%,远超其他高钙食物。每天喝300毫升牛奶,再搭配蔬菜、豆制品,就能轻松达标。 ◆ “喝牛奶胀气,不如喝豆浆” 乳糖不耐受不代表完全不能喝,可以通过 “少量多次”“选择低乳糖牛奶” 等方式慢慢适应。也可以选择无乳糖牛奶、酸奶。 虽然豆浆也是优质蛋白来源,但钙含量远低于牛奶。 ◆ “我喝牛奶会发胖” 很多人觉得 “牛奶有脂肪,喝了会胖”,其实普通全脂牛奶每100毫升热量约60-65千卡,约等于1个苹果的热量。反而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能增加饱腹感。如果担心脂肪摄入,也可以选择低脂牛奶或脱脂牛奶。 成年人喝奶,不只是补钙 ◆ 补充优质蛋白质 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1.0-1.2克/公斤体重的蛋白质,比如60公斤的人,每天需要60-72克蛋白质。 牛奶中的蛋白质属于 “优质完全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接近,吸收率高达90%以上,比植物蛋白(如豆类蛋白)更容易被身体利用。 ◆ 补充维生素D 牛奶(尤其是强化维生素D的牛奶)是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每100毫升强化奶约含2-4微克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避免 “补了钙却没效果”。成年人每天需要10微克维生素D,喝300毫升强化奶,再搭配日晒,就能满足大部分需求。 ◆ 补充钾和磷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钾和磷,这两种矿物质对调节血压、维持心脏功能很重要。钾能促进体内钠的排出,帮助降低血压,尤其适合高血压人群;磷则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钙协同作用,能让骨骼更坚固。 成年人喝奶注意4个细节 知道了喝奶的重要性,更要学会 “科学喝奶”,避免踩坑: ◆ 选对牛奶 普通健康人群:选全脂牛奶,保留了牛奶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营养更全面。 控重、高血脂人群:选低脂或脱脂牛奶,减少脂肪摄入,同时不影响蛋白质和钙的吸收。 乳糖不耐受人群:选无乳糖牛奶或原味酸奶(避免含糖量高的风味酸奶),减少腹胀、腹泻。 需要补钙人群:选高钙牛奶(钙含量≥120毫克/100 毫升),但注意不要过量,每天钙摄入总量不超过 2000毫克(避免增加肾脏负担)。 ◆ 喝对时间 早餐:搭配鸡蛋、面包、燕麦等主食,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结合,能提供持久能量,开启一天活力。 运动后30分钟-1小时:帮助补充蛋白质和水分,促进肌肉修复,减少运动疲劳。 睡前1小时:温牛奶中的色氨酸能帮助合成褪黑素,有助于改善睡眠。 ◆ 别和这些食物 “搭伴” 避免和浓茶、咖啡一起喝。茶中的鞣酸、咖啡中的咖啡因会与牛奶中的钙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沉淀物,影响钙的吸收。 不要空腹喝牛奶(乳糖不耐受人群):空腹时牛奶消化快,乳糖酶来不及分解乳糖,容易引发腹胀、腹泻,搭配主食一起吃更友好。 ◆ 算好 “总量” 如果不爱喝纯牛奶,也可以用其他奶制品替代。 100克酸奶(约1小杯)≈100毫升牛奶; 20克奶酪(约2片)≈200毫升牛奶; 150毫升调制乳(如早餐奶)≈100 毫升牛奶(注意优先选生牛乳含量高的)。 每天把这些奶制品的量加起来,达到300-500克即可,不用局限于纯牛奶。 特殊人群能喝奶吗? ◆ 痛风患者 急性发作期不建议喝,缓解期可少量喝低脂牛奶(每天200-300毫升),牛奶中的嘌呤含量低,且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 ◆ 肾结石患者 如果是草酸钙结石,可正常喝牛奶(每天300毫升以内),钙能在肠道与草酸结合,减少草酸吸收;如果是高钙尿症,需遵医嘱控制钙摄入。 ◆ 牛奶蛋白过敏者 成年人过敏率低于1%。若喝牛奶后出现皮疹、呕吐等过敏反应,可选择豆奶、杏仁奶等植物奶,但要注意额外补钙。 每天一杯牛奶 是给身体的 “长期投资” 骨骼够坚固、精力够充沛 才能更好应对工作和生活 这杯牛奶 值得认真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