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
奶牛业发展的意见》新闻发布稿
发布人: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周世其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朋友们:
首先,我代表省农委感谢各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我省畜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欢迎你们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6月2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奶牛业发展的意见》(皖政办〔2007〕42号)。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省政府首次以规范性文件对奶牛业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表明了省政府对发展奶牛业的高度重视。文件通篇含金量高、针对性强,为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奶牛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件出台是我省畜牧业的一件大事,必将促进我省奶牛业跨越式发展。下面我就文件出台的背景和文件主要精神作简要介绍。
一、关于文件出台的背景
奶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公认的节粮、经济、高效型产业。大力发展奶牛业,有利于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现代农业建设,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近几年来,奶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文件的出台与我省奶牛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目前我省的奶牛数量为5.2万头,居全国第23位,只占全国总量1363.2万头的0.38%,仅占奶牛第一大省内蒙301.6万头的1.7%。奶牛数量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产奶量很低,我省产奶量为12.8万吨,只占全国总量3139.4万吨的0.4%,列全国第25位。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随着全国著名乳品加工龙头企业陆续进驻我省办厂,我省原料奶的需求越来越大,据测算,目前原料奶需求量达到100万吨,其中“蒙牛”30万吨,“伊犁”20万吨,“三鹿”20万吨,而我省年产奶量只有12.8万吨。以上情况表明,从市场需求看,我省大力发展奶牛前景很好,时不我待。
我省发展奶牛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是有丰富的资源支撑,我省粮食产量572亿斤,发展奶牛是粮食加工转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全省100多万公顷草地和每年3000万吨农作物秸秆为奶牛业提供丰富的饲草资源。二是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并且成本较低。三是有一定的技术基础,特别是秸秆青贮、氨化等处理技术具有几十年历史,技术成熟,易于操作,便于推广。
二、文件的主要内容
(一)发展目标
提出了重点发展的三个区域,即将合肥、马鞍山、淮南市作为奶牛业发展的核心区,滁州、六安、蚌埠、淮北、亳州、芜湖市作为示范区,阜阳、宿州、巢湖市作为辐射带动区。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奶牛数量由2006年5.2万头增加到20万头,力争25万头,牛奶产量由12.8万吨增加到80万吨,力争100万吨,基本满足加工企业的奶源需求。
(二)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是大力发展规模饲养。文件明确把发展规模养殖、转变奶牛业生产方式作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15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场、托牛所和300头以上的奶牛饲养小区。按照标准化饲养、科学化管理和机械化挤奶的要求,加快奶牛饲养小区建设,在规模较大区域设立中心奶站。同时强调控制环境污染,鼓励在饲养小区(场、所)内充分利用牛粪、垫料等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有效控制奶牛业面源污染。
二是千方百计提高奶牛质量。大力支持通过国外引进、国内购进等途径迅速扩大高产奶牛群体。积极利用胚胎移植、性别控制等高新技术增加后备奶牛。充分利用我省黄牛资源,开展杂交优势利用,逐步推广乳肉兼用型牛,适应市场需求。开展奶牛强制免疫和疫病检测,省级动物防疫部门组织市县每年对结核杆菌病和布氏杆菌病进行定期检测,对“两病”呈阳性反应和口蹄疫病牛坚决予以扑杀,并给予补助,确保奶牛活体质量和牛奶品质安全。
三是加强饲草基地建设。大力开发坡地、荒地、滩涂地、林隙地、农闲田种草养牛。全面推广高产、优质牧草品种和多种种植模式,强化技术指导及病虫害防治。鼓励开展土地流转,引导专业化生产,发展规模种草。充分利用我省大量秸秆资源,推广秸秆青贮、微贮、氨化和软化加工等技术。
四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紧紧抓住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养殖业大转移的机遇,利用我省区位优势,大力宣传、推介我省发展潜力和优惠政策。鼓励省外奶牛养殖企业采取合资、合作、独资、寄养、收购、兼并、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参与省内企业嫁接、改造和重组。大力引进奶牛饲养和繁殖技术人才,为实施奶牛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要求各相关部门转变职能,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银行贷款、产业对接方面简化手续,积极支持,努力实现奶牛业招商引资工作新的突破。御淑堂减肥组合眼线哪种丰胸产品效果好瘦身霜控油收缩毛孔产品哪个好洗面减肥产品哪种好
五是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中介组织。在奶牛集中区域引导发展中介组织,建立饲养主体—中介组织—加工企业联接机制,通过中介组织提高饲养主体组织化程度。积极倡导中介组织开展饲料供应、牧草种植、疫病防治、繁殖配种、技术培训、鲜奶销售、信息发布特别是价格信息等服务;成立专家委员会。省和奶牛核心区以及示范区分别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对新建饲养小区、饲养场(所)进行指导,对引进、购进或迁入牛群进行鉴定和评估,对牧草品种和面积进行核定。所作鉴定、评估、核定结论,需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本级人民政府确认;建立信息和培训体系。建立奶牛信息数据收集和处理系统,健全标识,强化管理,发布国内外奶业信息。将奶牛养殖培训列入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在奶牛集中区域建立培训和示范基地,承担奶牛饲养、疫病防治、配种等技术培训任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关于扶持政策
文件出台得到了省财政、国土、交通、金融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主要扶持政策有:省级财政每年从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安排专项支持奶牛业发展,重点用于规模养殖和新增奶牛良种补贴。对存栏能力150头以上的新建牛场,300头以上的新建标准化小区、托牛所,省级分别给予10万和15万元补贴,对集中饲养区域建设的中心奶站给予适当补贴,对新建(扩建)存栏能力500头以上的标准化小区、饲养场(所),除享受以上补贴外,优先申报沼气工程。对从省外购进或迁入、符合标准的奶牛,凡集中饲养30头以上的,省级给予每头1000元补贴。对从国外引进的高产奶牛,省级给予每头1500元补贴。购置秸秆加工、牧草收割(切割、打捆)、草料饲喂、挤奶设备、储奶设备等机械可享受农机补贴政策。各市、县要积极安排资金,大力支持奶牛业跨越式发展。省级扶贫、农业综合开发、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等资金要积极支持奶牛业发展。
省级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贷款贴息。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特别是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结合服务“三农”,创新贷款方式,积极开展奶牛抵押贷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按抵押成年奶牛价值60%以内规模放贷,并在小额贷款额度上给予上限支持,在贷款时限上给予放宽。鼓励担保公司开展担保养牛,鼓励保险公司开展养牛保险,鼓励中介组织联保贷款养牛,乳品加工企业要积极为饲养主体提供担保服务,进行资本联接,增强饲养主体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饲养奶牛用地及相应建设的牛舍及附属设施等按农业用地管理。村(组)自办或与其它企业联办乳品加工、鲜奶贮存等使用本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土地,可依法办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手续。各地在省下达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内,要优先安排乳品加工企业用地,并在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奶牛业的发展。各地因出让乳品加工用地而获得的国有土地出让收益,应优先用于奶牛业发展。奶牛饲养环节用电执行农业用电价格。对符合绿色通道相关规定的、整车运送鲜奶和活牛的皖籍车辆,通过开放式收费站点免征通行费,通过国家“五纵两横”绿色通道网络中我省境内的高速公路,减免30%通行费。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省内十二家乳品加工企业积极响应省政府的号召,纷纷表示要保护价收购原料奶,认真抓好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确保饲养环节获得合理利润,为奶业产业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关于文件的贯彻意见
省政府对发展奶牛业非常重视,多次要求尽快拿出具体措施意见。省政府已决定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省长召集,省农业、财政、国土、金融等部门参加,负责研究解决奶牛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省政府要求核心区和示范区所在市成立由政府、加工企业、中介组织和饲养主体组成的协调小组,负责奶牛业和乳品加工业发展的综合协调,特别是价格机制协调,确保饲养、加工环节都能获得合理利润。要求物价、工商、质监部门坚决打击坑害饲养主体,压级、压价和随意变更收奶标准等行为。省政府还要求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拿出包括资金在内的实实在在的措施,把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省农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奶牛业发展问题,文件出台后,省农委已采取积极措施,拿出贯彻和落实意见:一是制定详细的政策补贴实施方案,确保每位符合条件的饲养者都能够享受到政府的普惠待遇,力求及时、准确、便捷地将补贴资金尽快用于农户养牛。二是积极了解全国各地可迁移的牛源,拟定招商引资、招商引牛的具体方案,把我省的优惠政策积极推介出去,吸引省外饲养主体到我省投资、养牛。三是组织专家研究我省奶牛饲养的重大技术问题,近三年内重点推广能够解决牛奶单产和繁殖的几项关键技术,力图使良种良法到场,科技人员到圈,新技术要领到人,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在这里,恳请广大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省政府的文件精神,向省内外宣传和推介我省的优惠政策,营造全社会支持发展的良好氛围,我想,只要各级政府认真落实,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我省奶牛业跨越式发展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