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北省奶业协会官方网站!  
乳企业绩“飘红”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0-05-10   阅读:

乳企业绩“飘红”的背后

    相对于一些言论,对于乳品企业业绩的“一路高歌”,我们更愿意把这些业绩看做是在大型乳品企业引领下的整个乳品行业继续前行的动力和信心,因为在调整、转型中的乳品行业需要这样积极的市场回应。但我们希望大型乳品企业的业绩不是一种“虚高”,而是标志中国乳业真正迈入健康发展轨道实实在在的增长。 

    对乳企业绩飘红不应盲目乐观
 

    近日,光明、伊利、蒙牛等大型乳品企业2009年年报纷纷出炉:光明乳业实现营业收入79.43亿元,同比增8%,净利润1.89亿元;伊利2009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2亿元,较2008年同期增长12%,净利润为6.48亿元;蒙牛主营业务收入257.105亿元,净利润扭亏为盈,从2008年的亏损9.49亿元转为盈利11.158亿元。
 
    从这些大型乳品企业已公布的年报数据来看,相较2008年的低迷销售,2009年大型乳品企业净利润大多都扭亏为盈,收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大型乳品企业业绩一路飘红,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至少表明了在三鹿奶粉事件后,经过国家、企业等各方面的努力,行业复苏态势明显。
 
    与往年不同,对于2009年乳品企业年报的解读,少了许多对蒙牛、伊利业绩谁是中国乳业之冠、谁更胜一筹的比较,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了乳品企业走出三鹿奶粉事件的阴霾,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有的媒体甚至很肯定地说:“这标志着中国奶业已经全面复苏”。
 
    仅凭大型乳品企业业绩飘红就判定中国乳业整体全线飘红,仅凭大型乳品企业利润大幅度提升就断定中国奶业已经全面复苏,似乎并不能让人信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张利庠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大型乳品企业现在销量、利润的增长是‘虚高’,这部分利润其实是一些弱小的中小型乳品企业在危机中倒闭所流出的空白,让出的利润空间。”
 
    由此,我想到了九阳豆浆机。三鹿奶粉事件后,九阳豆浆机曾一度热销,有的商场甚至卖到脱销断货,但这样热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企业经营得好而增创的利润,而是由于牛奶卖不出去。或许这样的“时势造英雄”能够给企业带来短暂的销售高峰,但如果不依靠“内功”,这样的增长能够持久吗?毕竟这样的机会不是很多。因此,面对销量、利润的增加,无论是九阳豆浆机的生产企业还是大型乳品企业更应该清醒、冷静,绝不应该盲目乐观。
 
    尽管大型乳品企业业绩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中小型乳品企业生存压力还很大,整个行业面临的困境仍然很多。首先,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奶源基础还不够牢固。2008年以来,奶牛养殖规模化在我国已经形成势不可挡的趋势,但奶牛养殖小区、牧场等养殖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很多难题,离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加之今年我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等省区遭遇严重干旱,奶源紧缺也会进一步考验乳企。其次,产业链整合还不到位。奶业是个产业链条很长、产业关联度很强的一个产业。国外的乳品企业是产销高度一体化的企业,从奶牛的饲养,到乳品加工,到市场营销等全部是一体化的,而我国的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企业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共担风险、利益共享的有机完整的产业化链条。另外,消费者对乳品企业的信任有待进一步增强。乳品安全事件屡次上演,消费者信心严重受挫,可如果没有消费拉动,乳品企业岂不失去了发展的原动力?……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快速、有效解决,大型乳品企业的增长业绩岂不只是一种暂时的短跑冲刺?又拿什么坚持盈利水平并在现有基础上得到稳固提高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乳品企业下一步需要做的还很多。
 
    相对于一些言论,对于乳品企业业绩的“一路高歌”,我们更愿意把这些业绩看做是在大型乳品企业引领下的整个乳品行业继续前行的动力和信心,因为在调整、转型中的乳品行业需要这样积极的市场回应。但我们希望大型乳品企业的业绩不是一种“虚高”,而是标志中国乳业真正迈入健康发展轨道实实在在的增长。

    中国乳企:翻身之后又是激战
 

    中国乳业终于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伊利、蒙牛和光明等知名乳企从三鹿奶粉事件中快速恢复过来,取得了颇令人满意的成绩——扭亏为盈,盈利大幅增加。从几大乳企一季度交出的成绩单看,我们或许可以判断,经历重重困难的中国乳业,已经回到高速发展的轨道上。
 
    中国乳企能够跌倒了重新站起来,除了乳业自身集体的努力和政府的呵护等因素外,更主要的助因恐怕是来自中国强大而富有生机的消费市场。
  
    如果说近10年,中国乳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乳制品消费在城乡市场的普及,那么,目前乳业的快速恢复,则得益于乳品消费在城市深化升级和农村市场的进一步推广。

    为促进城市乳业消费升级,中国乳业加快向中高档乳制品市场迈进。在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企业的推动下,经过三年努力,中国的中高档液态奶和酸奶市场发展成熟。作为回报,这个成熟的市场让上述企业安然度过金融危机的寒冬,也恰恰是中国富有活力的中高档液态奶和酸奶市场率先成为拉动中国乳制品消费回升的生力军。
  
    从2009年和今年一季度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利润增长情况可以看出,中高档乳制品市场对消费恢复的贡献是巨大的。
  
    除了城市消费升级的拉动影响外,乡镇及农村消费市场的贡献也是非常明显的。正当乳企在城市进行惨烈竞争时,农村乳品消费市场亦初具规模。农村人均乳品消费每增加0.1公斤,就需要7.1万吨供应来满足。随着城乡差距缩小,农村每年新增人口将消费几十万吨的乳制品。可见,农村市场的不断开发,将成为拉动乳制品消费不断增长的另一驾动力十足的马车。
  
    总体来看,未来中国乳业发展速度将依赖于国内乳制品消费市场的发展状况。由于我国人均乳品消费程度低,城乡差距大,因此,我国乳品消费市场无论从数量还是结构上都有很大发展潜力。按照近10年平均10%增长速度保守计算,未来10年,中国居民乳制品消费量有望翻一番。而产值的增长可能更大。
  
    当然,中国庞大的乳品消费市场将引发更大范围的乳企竞争,不仅国内乳企之间的竞争将更激烈,国际乳企大鳄也将加入。恒天然首席执行官Andrew Ferrier就表示,未来10年,中国乳制品消费将有高达70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乳业复苏 做“强”还需策略
 

    经过前几年的销售低迷,2009年乳业终于迎来了大丰收。4月份,乳品集团接连披露年报,显示业绩一路飘红,中国乳业已经走出“三聚氰胺”阴影,重新迎来新的发展时期。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累计1650.2亿元,同比增长12.38%,乳制品总产量1935.1万吨,同比增长12.88%。在经历了数月的低迷后,乳业已经快速复元。中国乳业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跑步进入世界“乳业大国俱乐部”,成为第三乳业大国。 
 
    但是,在红火的数据之下,行业的未来仍值得冷静思考,中国乳业应怎样继续前行?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呈现“两头强,中间弱”的态势,即生产力较强,而在价值环节的上游——研发和销售,“中国制造”的实力尤为薄弱,质量问题屡屡出现,中国乳品企业承担的不仅是经济责任。民族品牌不应只关注销售、利润、规模和排行,而应该更清醒地看到中国乳品企业与世界顶级乳品巨头之间的差距,从品质、研发、管理等各方面苦练内功,让一大批“中国牛”真正成长为在全球乳品行业的“世界牛”。 
  
    培养优质自建奶源  今年上半年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低迷,低价奶粉大量进口对我国市场形成冲击,进出口乳制品数量逆差超过27万吨。特别是乳粉进口,上半年进口量已达10.7万吨,超过了2008年全年进口量,直接影响到我国乳制品市场的供需平衡。中国并不缺乏好奶源,在我国北部,从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到新疆天山,数以亿亩的优质草原横贯东西,在这些地区,建立自主奶源基地,对于国内乳业供需有着极大影响。若无稳定可靠的自有奶源,过分依赖进口奶粉,只能导致我国乳业被外资企业掐住命门,任人宰割。
  
    创新乳品科技  无论销售额多高、市场范围多广的世界乳品巨头,百姓根本想要的依然是一杯高品质、绿色健康的好牛奶。民族乳品企业要做的是做强根本,让优质奶源和创新科技完美结合,提供更多更好的乳制品。乳品一再爆出安全事件,使得百姓在选择品牌的同时,更加注重乳品的健康。乳品企业在奶源处理、奶制品加工、包装、消毒等等各方面应加强研发创新工艺,杜绝各环节可能出现的乳品安全问题。 
  
    加强企业建设  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曾表示:“从国外的乳业发展经验来看,要培养一个世界级的乳业巨头更需要打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与制定符合时代特色与需求的企业战略,真正做踏实,做‘强’,这样才能为企业向着世界级迈进打下坚实的基础。”民以食为天,进入口里的东西,一定是信得过的优质企业的产品,加强企业建设,对于企业的生产、销售同样重要,甚至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不盲目求发展,扎扎实实做好奶,是国内乳企发展之路。 
  
    相信在优质奶源基地的建设下,在科研创新技术的应用下,在科学有效的管理,乳业一定可以迎来下个辉煌发展的10年。

    年报读出的蒙牛伊利领跑者间的PK
 

    关注中国牛奶,必然关注伊利、蒙牛。伊利、蒙牛堪称中国乳业的双子座,连续几年继续领跑中国乳业。且已经超过了第三名上海光明整整两圈多。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伊利、蒙牛上市公司的年报,直到4月27日、28日伊利、蒙牛相继刊出,业绩如众望所归般大幅提升,利润更是打了个翻身仗。标志着中国奶业全面复苏。
 
    半年业绩PK。就在伊利、蒙牛年报还未有动静的时候,剑客与信息灵通人士交流,得知伊利、蒙牛销售额在240亿——至260亿之间,这也是从这两家公司2009年半年报即可推测出来的结论。半年报,伊利122.17亿元,蒙牛121亿元,伊利稍稍领先一丁点。即便就是这一丁点,这在中粮入主蒙牛之后的第一份答卷来看,是怎么也不会让大老板宁高宁满意的。难怪乎,蒙牛半年报后一派静悄悄的气氛,与之前的几年判若两样。不过,即便是这样的业绩也是相当地出色了,2008年经历白色恐怖的“三聚氰胺”,2009年初再遭遇“特仑苏OMP”事件,7月份蒙牛易主,在过渡时期能够在稳定军心的情况下,没被超越,足见蒙牛的竞争力与深厚功底。
 
    年报PK。据悉,近一两天轮到上市公司年报的最后期限,作为中国乳业两大领军企业,伊利、蒙牛还是彼此颇下了一番功夫,在谁先出年报上展现了一把心智的角斗。之前,消息人士的信息是,伊利262亿元,蒙牛260亿元,伊利稍稍领先,这可能是基于2009年半年报的推测。就在伊利即将推出年报前,求证了资深人士,告知伊利4月27日刊发年报,销售业绩不到260亿元,蒙牛28日刊发年报。果然,结果伊利如期推出,营业收入243.24亿元,较2008年的216.58亿元,增加了26.67亿元;净利润6.65亿元,2008年亏损16.87亿元,摘掉了ST帽子;每股净收益0.81元,股价由“三聚氰胺”时的7块多回涨至30多块了。
 
    4月28日,中国蒙牛2009年度报告刊出,营业收入257.10亿元,较2008年238.65亿元,增加了18.41亿元。比伊利高出13.86亿元。净利润11.16亿元,而2008年是负9.49亿元。每股收益0.68元,股价由“三聚氰胺”时的不到7块钱,回升至25块上下。后牛根生时代的蒙牛已经少了牛根生时代那样被追星的派儿,倒是多了一份稳健。但是,有一点是剑客斗胆断定的事,如果牛根生继续领航蒙牛,2010年的年报达到300亿元是指日可待的了。
  
    同在“中国乳都”的两兄弟,伊利、蒙牛一个立足中国养牛第一县土默特左旗,一个立足中国乳都核心区和林格尔县。在长期的竞争中,不但没有两败俱伤让渔翁们获利,反而在一年连续一年的长跑中竞争力,相互提高了成绩。似乎验证了牛根生的那句名言,“竞争当中有联合(潜在的联合,或者显在的联合),对手和盟友是可以相互转化。”在双双领跑过程中,将其他的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比第三名的上海光明79.43亿元高出了一百六七十亿元。原被赋予拯救河北三鹿的北京三元2009年的营业收入较2008年的14.1亿元之上增加不到一倍,为23.8亿元,离预期甚远。
    概念PK。伊利、蒙牛2009年营业收入相加刚刚好500亿元,为“中国乳都”冠名的五周年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不出意料,伊利、蒙牛将双双进入世界乳业20强。而伊利、蒙牛业绩持续增长的背后,也有他们拥有的可以用以概念化的得天独厚资源即内蒙古大草原。2008年,伊利在继续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唯一乳品赞助商之后,推出“三大黄金奶源带——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以及天山大草原均建有奶源基地。”的广告创意,抢占了草原奶源的制高点,一度让蒙牛的市场营销“耿耿于怀”。2009年,蒙牛适时地推出了自己的“生态草原”这个看似新的绿色概念,2010年更是强势推出绿色生态草原主张,意在与伊利的“三大黄金奶源带”一决高低。
 
    广告PK。蒙牛年报推出,一些媒体稿件标题《蒙牛交出“绿色”年报中国乳业进入世界时间》,“连续第三年稳坐中国乳业头把交椅,显然中国乳业在经历了行业低迷之后,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年报迟至4月末才双双推出,蒙牛携新的绿色生态之概念强势领跑,其意显然与上海世博会唯一乳品高级赞助商伊利的风头再次一较高下的。当然,在这无硝烟的“战争”中,伊利、蒙牛彼此也消耗了大把的银两。2008年、2009年蒙牛的广告及宣传费用占收入的9.3%、10.3%,高达22亿元、26.48亿元。伊利的广告与宣传费也相当地不菲,伊利的上海世博会赞助商身份,乃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身份的取得,均是以付出昂贵的赞助费而获得的,世界上真的没有免费午餐。
  
    奶源PK。年报交出了漂亮的答卷,通过产品,特别是通过大面积覆盖、高频率投放的电视广告,让蒙牛、伊利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渐得以强化与巩固。继续领跑的蒙牛、伊利其实,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并为之付诸行动的就是其最根基的环节,奶源基地建设。奶源更是一场持续的战争。蒙牛提出了“大力推动乳品质量标准化、稳步推进乳业牧场化”战略。伊利提出了“通过自建、合作、参股、扶持等形式,打造伊利现代化牧场、奶联社、奶源示范基地等多种模式的牧场,以保证奶源百分之百达到可控。”显然,从战略上,无论是蒙牛,还是伊利,均已经意识到了牧场化奶源基地的重要性,从战术上也积极地采取了不少措施推动奶源升级。
  
    但是,持续、均衡地发展与增长,特别是在电视观众、消费者面前无限风光状态下,更需要体恤与呵护奶牛、关爱奶农,需要在豪华转身之后,付出强势的、内在的推动力,付诸有真正的社会责任感企业付诸行动!只有如此,才有资格与底气笑傲江湖!在我们的领跑者努力奔向世界乳业15强、10强目标的时候,我们必须,也有必要借鉴与学习他们真正的、发自内心的一体化商业逻辑与商业道德、商业品格。

    (来源:乳业时报)


  • 手机:15932668866

    邮箱:hebeinaixie@126.com

    地址:石家庄新石北路380号卓达院士大厦1312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微信

    扫码联系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fxhbbz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